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2021年 33卷 5-6期 刊出日期 2021-10-18

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专刊
科学巨擘 天语解道
为中国高能物理尽微薄之力
“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的工作
庆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专刊
3 刊首语
王贻芳
2021年11月24日是李政道先生95寿诞。国内外科学界和李先生的各界朋友组织了各种活动,庆祝先生95华诞。《现代物理知识》也组织了这个专刊,回顾先生的成就与贡献,让我们再一次领略先生在科学上的博大精深,和他对改革开放及祖国科教事业的一往情深。
2021 Vol. 33 (5-6): 3-3 [摘要] ( 259 ) [HTML 1KB] [PDF 245KB] ( 48 )
科学巨擘 天语解道
4 细推物理须行乐——祝贺李政道95华诞 Hot!
叶铭汉
在政道95华诞之际,作为他当年西南联大的同学、半个世纪的好友及多个项目上的合作伙伴,和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李政道。
2021 Vol. 33 (5-6): 4-14 [摘要] ( 343 ) [HTML 1KB] [PDF 5516KB] ( 544 )
15 宇称破坏与对称原理
吴岳良, 刘金岩
六十五年前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随后得到吴健雄等人实验的验证,彻底打破了人们关于对称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对称原理不再仅仅是包含对称性和守恒律。从此,对称破缺与对称性共同构成对称原理,成为自然界遵循的普遍规律。
2021 Vol. 33 (5-6): 15-20 [摘要] ( 308 ) [HTML 1KB] [PDF 983KB] ( 180 )
21 李政道与量子场论
黄涛
应《现代物理知识》邀请撰写李政道与量子场论一文祝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
2021 Vol. 33 (5-6): 21-28 [摘要] ( 311 ) [HTML 1KB] [PDF 1487KB] ( 49 )
29 李政道先生和现代中微子物理
何小刚
本文是应《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邀请为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所编辑的特刊中关于介绍李先生对中微子物理的开拓性杰出贡献而撰写。作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七七级在校生于1981年入选李政道先生倡导和促成的中美联合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学生,这是一极为荣幸的机会。我非常高兴能为此特刊撰文纪念李政道先生95寿辰。
2021 Vol. 33 (5-6): 29-37 [摘要] ( 410 ) [HTML 1KB] [PDF 1748KB] ( 257 )
38 李政道与重离子碰撞物理 Hot!
马余刚
2021年11月24日是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我谨代表国内重离子碰撞同行撰文向李先生祝寿。感谢李先生大力促进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和推动了在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BNL)建造的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Relativistic Heavy-Ion Collider,RHIC)的上马,他是国际上最早建议用重离子碰撞来探索极端高温高密条件下的新物质形态的科学家之一。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加速重离子(如金原子核)到接近光速进行对撞,此时形成的物质具有极端高的能量密度,有可能经历从普通强子物质到退禁闭的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新物质形态。李政道先生基于这个思想,特地邀请了画家李可染先生于1986年创作了一幅国画“核子重如牛,对撞生新态”(图1)。
2021 Vol. 33 (5-6): 38-44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2898KB] ( 577 )
45 李政道与统计力学 Hot!
欧阳钟灿
值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华诞之际,《现代物理知识》杂志邀请笔者介绍李先生在统计力学方面的贡献。作为李先生一手倡导并建立的国内博士后制度的首批受益人,笔者深感荣幸。李先生是20世纪后半叶国际高能物理学界备受尊崇的领袖之一,他在宇称不守恒等方面的伟大研究成就已载入物理学史册,不仅被学界、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对李先生在物理学其他方向的贡献,国内大众媒体或一般科普读物上则少有提及或语焉不详。笔者愿借此机会,对李先生在统计力学方面的开创性成果及历史意义做稍微详细一点的科普介绍。统计力学是研究宏观系统的学问,迥异于粒子物理学研究的微观世界。纵观20世纪物理学史,能在相去如此悬殊的学术方向上都作出令人仰望的成就的,李先生是少有的几位物理学大师之一。
2021 Vol. 33 (5-6): 45-50 [摘要] ( 400 ) [HTML 1KB] [PDF 1783KB] ( 539 )
51 李政道和致密星天体物理
赖东
李政道教授对基础物理学许多领域的贡献,尤其是粒子物理学和统计力学,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在他职业生涯的早期,他曾在恩里科·费米(Enrico Fermi)的指导下进行天体物理学研究。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涉及白矮星——这是一种奇异的致密星体:我们的太阳和其他低质量恒星最终会变成白矮星。
2021 Vol. 33 (5-6): 51-53 [摘要] ( 269 ) [HTML 1KB] [PDF 1440KB] ( 39 )
为中国高能物理尽微薄之力
54 BEPC对撞成功后李政道写给聂荣臻的一封信
李政道
我以极兴奋的心情向您祝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已经提前实现了正负电子的对撞。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高能物理界的一件大事。
2021 Vol. 33 (5-6): 54-54 [摘要] ( 254 ) [HTML 1KB] [PDF 1305KB] ( 22 )
55 李政道先生与中国高能物理发展 Hot!
王贻芳
“物之道:道生物,物生道,道为物之行,物为道之成,天地之艺物之道。”
2021 Vol. 33 (5-6): 55-60 [摘要] ( 252 ) [HTML 1KB] [PDF 1805KB] ( 405 )
61 李政道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柳怀祖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以下简称BEPC)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改革开放后,在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制成功的第一台大科学装置。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高能物理研究的科技先进国家之林。1988年10月24日,邓小平同志和在京部分中央领导同志前往建成的BEPC视察,即席发表了十分重要的《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讲话。在这篇不长的讲话中指出“当然,有李政道教授和其他国际朋友的帮助,使我们少走弯路。”
2021 Vol. 33 (5-6): 61-66 [摘要] ( 329 ) [HTML 1KB] [PDF 921KB] ( 28 )
67 对撞机的成功与李政道的付出——祝贺李政道先生九十五寿辰
郑志鹏
2018年10月在高能所举行大会,隆重纪念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成三十周年,大家共同回顾了BEPC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总结了三十年来在高能物理、加速器、探测技术、同步辐射应用等方面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会上宣读了李政道的贺信。他热情祝贺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成30周年,说这是中国在国际高能物理领域占一席之地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的30年。他衷心期待对撞机做出更多世界一流的成果,继续保持国际领先地位,为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奥秘做出更大贡献。李先生的贺词客观评价了BEPC建成三十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大家都知道成果来之不易,不会忘记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李政道先生辛勤的付出,不由得回忆起BEPC是如何从三十多年前的艰难时刻走到今天的。
2021 Vol. 33 (5-6): 67-72 [摘要] ( 284 ) [HTML 1KB] [PDF 1269KB] ( 16 )
73 李政道先生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
陈和生
李政道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为20世纪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炎黄子孙,李政道先生致力于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为我国科学事业,特别是高能物理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呕心沥血,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凝聚了李先生最多的心血,对中国高能物理和大科学装置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未来发展战略成为了中国高能物理持续发展的焦点。李政道先生极为关心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未来发展,对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BEPCII)的立项和实施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BEPCII的成功建设和丰硕成果再铸了中国高能物理的辉煌。值此李先生九十五华诞之际,我想回顾李先生关心和支持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重大改造工程的历史足迹。
2021 Vol. 33 (5-6): 73-80 [摘要] ( 302 ) [HTML 1KB] [PDF 942KB] ( 24 )
81 李政道与中国的同步辐射光源
陈森玉, 赵振堂
自20世纪60年代,同步辐射光源发展至今已经进入了第四代光源建设阶段,它以其优异的性能成为了众多前沿学科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尖端工具。同步辐射光源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广度是其他任何一种科学装置都无法比拟的,受到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高度重视并得以重点发展。目前全世界有50余台同步辐射光源在运行,还有10多台在建造和技术设计中。作为大型多学科交叉研究平台,同步辐射光源也已成为我国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装置和支撑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设施,服务着国家的科技创新需求。饮水思源,中国的同步辐射光源发展从无到有、取得今天的长足进步,与李政道先生高瞻远瞩、从谋划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建设规划之初,就倡导并一直推动和支持中国同步辐射的发展,对中国同步辐射发展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分不开。
2021 Vol. 33 (5-6): 81-89 [摘要] ( 316 ) [HTML 1KB] [PDF 10073KB] ( 25 )
“比我做宇称不守恒还有意义”的工作
90 育人实践五十载,创新培养全过程——李政道育人实践初析 Hot!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一位在站博士后,刚刚拿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特别欢欣鼓舞,在博士后公寓中兴致勃勃地讲述自己的心得体会。一名大二女生,在“?政基金”的支持下,已经开始进入实验室参与前沿课题;而她的导师正计划着课后带同学们参观最新的科艺作品展……这样的情景真令人愉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有机会获得指导和资助,在学术的道路上迅速前进。
2021 Vol. 33 (5-6): 90-97 [摘要] ( 267 ) [HTML 1KB] [PDF 2197KB] ( 550 )
98 李政道先生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陈佳洱
1991年北京大学力学系的王仁院士,因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所兼任副主任期满到届,被聘为特邀顾问,不再兼任基金委领导职务。他离职回校后,便向新的基金委领导班子推荐我去接任他的副主任岗位。我长期在学校工作,虽然也分管科学研究,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这样一个成立刚满五年的部门仍然充满着好奇心。特别是对基金委当初是怎么从中国科学院基金转变为国家基金;机构建立以来,又对我国的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什么样作用,十分感兴趣。为此我不时地找机会和老主任唐敖庆院士和新主任张存浩院士等领导,聊这方面的问题。
2021 Vol. 33 (5-6): 98-99 [摘要] ( 310 ) [HTML 1KB] [PDF 446KB] ( 15 )
100 李政道先生和中国博士后制度
刘连军
2021年11月24日,是李政道先生95岁寿辰。时间过得真快,距离李先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已经过去64年了。在这60多年中,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四十年中,无论在器物上、还是制度上,中国都发生了令世界瞩目的变化。在中国实行博士后制度就是一个新事物,这项制度经过30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成为一项培养和选拔青年人才的成熟制度。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中国的博士后制度是经李政道先生建议,邓小平同志亲自决策而建立起来的”
2021 Vol. 33 (5-6): 100-104 [摘要] ( 296 ) [HTML 1KB] [PDF 681KB] ( 24 )
105 李政道与CCAST
叶铭汉
李政道先生一直为祖国在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造成科学界知识断层和青年科学人才的缺乏担忧。他在1979年后,设计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CUSPEA)将祖国的近千人青年学子引入到美国学习。这种走出去的举措尚不能满足对科学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为此,李先生又想到了请进来的做法,也即请国外顶级物理学家来祖国为全国物理学家和青年学者讲课。
2021 Vol. 33 (5-6): 105-106 [摘要] ( 295 ) [HTML 1KB] [PDF 480KB] ( 13 )
107 李政道与少年班
何昊华
李政道先生对祖国的科教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因其诺贝尔奖得主的特殊身份,他得以多次面见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最高层领导,当面就科教问题建言献策。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U-SPEA)的举办、博士后制度的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成立等一系列重大科教战略举措,都与他的建议直接相关。他在1974年向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关于参考芭蕾舞演员的选拔和训练方法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少年班创办的重要理论依据,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科学人才的选拔与培养。
2021 Vol. 33 (5-6): 107-112 [摘要] ( 369 ) [HTML 1KB] [PDF 1007KB] ( 27 )
113 李政道与CUSPEA
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
1979年,李政道秉持饮水思源、科教报国的初心,在中国倡立、实施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China-United State Physics Examination and Application,简称CUSPEA),支持近千名物理专业优秀学子赴北美接受一流的研究生教育。如今,当年的CUSPEA学子已成为多个领域的学术领军人和社会精英骨干,他们凝聚成一个共同的名字——CUSPEA学者,为促进中国科技事业发展、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贡献力量。2011年,李政道将其毕生积累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书信、书画作品,以及荣获的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他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悉数捐赠给上海交通大学,陈列于闵行校园内的李政道图书馆。本文通过这些珍贵的档案史料、CUSPEA学者访谈资料,讲述CUSPEA项目在创立、实施历程中鲜为人知的故事,展现李政道敢为人先、敢于攻坚、敢于创新的科学家精神品格。
2021 Vol. 33 (5-6): 113-118 [摘要] ( 411 ) [HTML 1KB] [PDF 1603KB] ( 21 )
119 从玻尔研究所到李政道研究所
李晟
100年前,尼尔斯·玻尔在丹麦建立了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之后的10~20年间,它成为了整个世界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围绕着这个研究所,哥本哈根学派逐渐形成,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做出来卓越的贡献。1965年,玻尔去世3周年时,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大学物理研究所被命名为尼尔斯·玻尔研究所。玻尔在研究所中营造了“平等、自由讨论和相互紧密合作的学术气氛”,这种氛围被称为哥本哈根精神。受到玻尔的个人魅力和哥本哈根精神的感召,诸多优秀物理学家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哥本哈根,工作、交流、访问,先后有18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受益于这个中心或在此工作过。
2021 Vol. 33 (5-6): 119-122 [摘要] ( 351 ) [HTML 1KB] [PDF 929KB] ( 28 )
123 科坛艺光 华夏赤子——向中国科学与艺术互融创新的开拓者李政道先生致以敬意
卢新华
1988年10月,李政道先生邀请北京美术界名流在中关村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聚会,我作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教授的秘书,有缘陪她一同前往。正是在这次活动上,我见到了仰望已久的一代杰出科学家李政道先生。李政道先生天庭饱满、面色红润、目光炯炯有神,笑容纯真、慈祥儒雅,是一个智者、圣者的形象,他言谈举止之间散发着向真、向善、向美的气息,让我肃然起敬(图1)。
2021 Vol. 33 (5-6): 123-135 [摘要] ( 321 ) [HTML 1KB] [PDF 3337KB] ( 23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