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92年 4卷 03期 刊出日期 1992-06-18
论文
论文
2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淦昌教授
怀英
王淦昌,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与核科学的开拓者、攻坚者之一。1907年5月28日生于江苏省常熟县支塘镇枫塘湾,1929年.
1992 Vol. 4 (03): 2-2 [
摘要
] (
1762
) [
HTML
1KB] [
PDF
862KB] (
1034
)
2
学部委员卢鹤绂教授答本刊记者问
沙恩
问:物理是什么?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答:物理学西方原称自然哲学,相当于我国古人所说的格致(格物、致知),本指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学问,内容主要在于论证自然界的基本定律及其运用,特别是研究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所造成的物质转变和能量转移的经验事实,故近来又有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问之说.可见几句话很难概括什么是物理学,其范围之广历来包括力学、声学、物性学、热学、光学、电磁学,近来又包括固态、等离子态、分子、原子、原子核、粒子和场.如果说,物理学是人们对无生命自然界所呈现的物质运动和物质转变的知识作出的规律性总结,那么各门工程学最终依靠的基本规律仍属于物理学的范畴.
1992 Vol. 4 (03): 2-2 [
摘要
] (
1732
) [
HTML
1KB] [
PDF
124KB] (
869
)
2
立志说
秋埔
25年前,当我结束学生生活而跨进社会大门之际,母亲送我两句话:“路是人走出来的,事是人干出来的.”每当我遇到困难,一想起母亲的话,就产生征服困难的勇气来.
1992 Vol. 4 (03): 2-2 [
摘要
] (
1496
) [
HTML
1KB] [
PDF
124KB] (
981
)
3
粒子物理学与核科学的开拓者、攻坚者——记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
怀英
今年5月28日,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王淦昌先生85岁寿辰.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向这位粒子物理学与核科学的开拓者、攻坚者表示深深地敬意,并向读者简要地介绍王淦昌先生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借以激励无数后来的物理学子励志图强,沿着王老等前辈们开辟的道路继续前进,去迎接21世纪物理学的新曙光!
1992 Vol. 4 (03): 3-4 [
摘要
] (
1836
) [
HTML
1KB] [
PDF
260KB] (
963
)
5
数理学部新英才
任步雪
在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这一英才会聚的群体里,又增加了38位新成员.学部委员,是科学界最有成就的一批科学家,他们追求真理,献身科学,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不同的学科领域内,为我国科技事业的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做出贡献.为使广大读者了解新增委员的主要贡献与成就,本刊新辟《数理学部新英才》栏目,除任步雪同志向本刊提供10名学者的简介文章外,还将邀请他们所在单位专家撰文报道.希望广大读者给予重视,我们期待着您的反映.
1992 Vol. 4 (03): 5-6 [
摘要
] (
1807
) [
HTML
1KB] [
PDF
256KB] (
987
)
5
深夜的思绪——献给王淦昌先生85岁寿辰
吴水清
夜,静极了.刚修改完一堆稿件,有些倦意.蓦回头,却看见王淦昌先生送我的照片,顿时兴奋起来,不由得想起许多有关王老的往事来.
1992 Vol. 4 (03): 5-5 [
摘要
] (
1682
) [
HTML
1KB] [
PDF
248KB] (
1669
)
6
赤子之心
清明
那还是在抗战时期,匆匆从德国留学归来的王淦昌教授,为了支援抗日,将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捐献出来,而自己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
1992 Vol. 4 (03): 6-6 [
摘要
] (
1829
) [
HTML
1KB] [
PDF
138KB] (
1108
)
7
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记吴健雄、袁家骝教授
冯端
许多驰骋在物理世界的著名大师们,为本刊撰写了颇有影响的上乘之作,给《现代物理知识》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使我们在期刊如林的竞争时代能生存、能发展.除了感激,我们还要顽强拼搏,还要励精图治,还要更上一层楼.汇集当代著名物理学家作品的《名人之作》栏目,今日同大家见面了.本期刊登的文章有:《治学经验及成材之道》(吴健雄)、《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记吴健雄、袁家骝教授》(冯端)、《实践得真知、长才干》(施士元).由冯端先生撰写的文章,系南京大学出版一书的前言,特由该书主编之一的陆埮先生寄来,要求在本刊发表.这篇大作,既对后辈有所启迪,又对两位物理学家的个人素质进行生动描述,相信会对青年一代的成长很有作用,特予发表.
1992 Vol. 4 (03): 7-8 [
摘要
] (
2649
) [
HTML
1KB] [
PDF
253KB] (
1329
)
9
实践得真知长才干
施士元
值此庆祝王淦昌老兄八十五寿辰之际,我将他的探测中微子存在的建议和反∑
-
超子的发现两事对人们有何启迪,谈谈我的想法.
1992 Vol. 4 (03): 9-10 [
摘要
] (
1897
) [
HTML
1KB] [
PDF
252KB] (
963
)
11
治学经验及成材之道
吴健雄
国际知名的物理学家吴健雄、袁家骝教授,在科学园地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正值他们双双80寿辰之际,本刊登载南京大学陆埮先生送来的此篇短文,以表我们对吴健雄、袁家骝教授的敬意与祝贺.此篇是吴健雄教授的《1973年在宁与南京大学师生的谈话》中的一个片段,全文收在由冯端、陆琰主编的《半个世纪的科学生涯——吴健雄、袁家骝文集》一书之中.
1992 Vol. 4 (03): 11-11 [
摘要
] (
1825
) [
HTML
1KB] [
PDF
118KB] (
981
)
12
西欧中心实验的启示
江向东,黄涛
我们从西欧中心(CERN)的信使报获悉,西欧中心的新型正负电子对撞机上的精确测量资料,暗示着一幅有关基本相互作用的新图象,其中包括对超对称大统一理论的启示.
1992 Vol. 4 (03): 12-12 [
摘要
] (
1859
) [
HTML
1KB] [
PDF
133KB] (
937
)
13
C
60
简介
李荫远
科学家在研究碳原子簇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崭新的有机分子,C
60
。它单一地由碳元素组成,60个C位于由20个正六角环和12个正五角环围成的三十二体的顶角上.相邻的C原子之间以共轭双键结合,近似球状结构的笼内笼外都存在π电子云.这样一个三维空间的芳香族分子及其诸多的衍生物为碳化学打开了一个新天地,同时给固体物理学提供一个新领域,还将为材料科学带来新的机会.
1992 Vol. 4 (03): 13-16 [
摘要
] (
1781
) [
HTML
1KB] [
PDF
475KB] (
1102
)
16
直接法新应用领域的开拓者——记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范海福研究员
黄兴章
物理所晶体物理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研究员范海福与他领导的研究组,致力于直接法的研究,开拓其新的应用领域,科研成果独具特色,居国际领先水平.近几年来,他先后在不同类型的10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过12次特邀报告,受到了国际同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与赞誉.
1992 Vol. 4 (03): 16-17 [
摘要
] (
1854
) [
HTML
1KB] [
PDF
226KB] (
880
)
17
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
潘元胜,倪新蕾,马玉璋,万春华
如何搞好大学物理的教与学,是大专院校一代又一代师生一直探索的课题.为了及时介绍人们在探索过程中所总结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教材,本刊新辟《大学物理研究》栏目.由南京大学物理系潘元胜等同志所撰写的《给学生一个创造的机会》一文,是他们对物理实验课进行改革的经验总结.我们将她作为本栏目的首篇奉献给大学的朋友们,希望与大家共同办好这一栏目.
1992 Vol. 4 (03): 17-18 [
摘要
] (
1900
) [
HTML
1KB] [
PDF
220KB] (
898
)
18
从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谈起——密立根油滴实验的疑问和启示
黄厚昌
今天,每一个中学生都知道,电子的电荷的精确测量是密立根得到的,这就是密立根的油滴实验.由此,密立根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最高建筑物就是密立根图书馆,每一个去过加州理工学院的人都会注视着这一图书馆,想到就是这一伟大的物理学家密立根以他科学巨匠的手第一次测定了电荷的最小单位——电子的电荷值.
1992 Vol. 4 (03): 18-18 [
摘要
] (
2626
) [
HTML
1KB] [
PDF
224KB] (
853
)
18
物理学上的重大实验
清明,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大实验。了解并重温这些著名实验,也许对
1992 Vol. 4 (03): 18-0 [
摘要
] (
1825
) [
HTML
1KB] [
PDF
143KB] (
806
)
19
建议在油田发展核供热堆
孙汉城,何祚庥,杜祥琬
一、我国石油工业对国民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我国石油资源并不很丰富.东部各大油田都已进入了中期或晚期,维持稳产已是十分艰巨的任务.新疆油田刚开发,形成可观的产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992 Vol. 4 (03): 19-20 [
摘要
] (
1709
) [
HTML
1KB] [
PDF
348KB] (
1357
)
20
引力波及其检测
胡恩科
1969年6月,《物理学评论通讯》(Phys.Rev.Lett.)发表美国马里兰大学韦伯教授的报告:他们建立在马里兰校园和相距千里的阿贡国家实验室的引力波检测器同时接收到来自银河中心的引力波讯号.消息传来,震动了物理学界.
1992 Vol. 4 (03): 20-21 [
摘要
] (
1956
) [
HTML
1KB] [
PDF
342KB] (
1061
)
22
核能应用与核电事故
王开发
德国著名化学家哈恩早年从事放射化学研究,在矿物分离等研究过程中,出人意料地发现了放射性钍Th、锕Ac及镤
91
234
Pa等;1938年,哈恩、斯特拉斯曼和梅特纳,在费米、伊仑·居里等人用中子轰击铀核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与分析,提出了中子打进铀核,引起铀核剧烈振荡,使铀核发生形变,最后分裂成两个原子核.铀核裂变既放出巨大能量,又释放出中子.每一个铀核裂变,将放出200MeV的能量,并且放出2—3个中子,这些中子被另外的铀核分别吸收,又再引起铀核裂变,如此继续下去,形成链式反应.1942年费米利用核裂变的链式反应,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可控的链式反应装置——核反应堆,揭开了人类利用原子能的新篇章.原子能首先在军事上应用.1945年美国最先安装了核爆炸装置,制造和爆炸了原子弹,1949年苏联也研制成功原子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英国于1952年、法国于1960年相继试爆原子弹成功.我国也于1964年成功爆炸了自己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
1992 Vol. 4 (03): 22-24 [
摘要
] (
1768
) [
HTML
1KB] [
PDF
691KB] (
1621
)
25
关于原子模型的对话
姜水根
学生:我们学习高中物理的原子结构这部分内容,觉得现代物理知识很新奇,尤其是它的研究方法与力学和电学的研究方法很不相同.老师:你指的是研究现代物理常用的模型方法吧,那是物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在研究原子结构时,由于我们对微观客体不能直接进行观察,所以必须通过实验获得一定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假说,即一种原子模型去替代客观原型.模型在提出时首先要履行其解释功能,不论什么模型,它们都要能解释已知的实验现象.比如说,汤姆生模型能解释原子的电中性,卢瑟福模型能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学生:用模型去解释已知的实验现象,但不一定能解释将来发现的实验现象,这也算一种科学方法吗?老师:是啊!模型作为一种假说,光能解释巳知的实验现象还不够.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应该受到实践的检验,履行其判据功能,当它与新的实验结果一致时就被肯定;不一致时就被否定(扬弃)。
1992 Vol. 4 (03): 25-27 [
摘要
] (
1789
) [
HTML
1KB] [
PDF
231KB] (
936
)
27
人工神经网络简介
张承福
人工神经网络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该研究虽已有30年历史,但发展很不平衡.80年代,特别是近几年来,世界各国已形成神经网络研究热潮,我国自1988年以来有关研究也有迅猛发展.1.什么是人工神经网络.人工神经网络是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数学模型,它反映了大脑功能的若干基本特征,并非逼真描写,只是其某种简化、抽象和模拟.网络的具体模型很多,且仍在发展中,但可概括定义为:由大量简单元件(神经元,可用电子元件、光学元件等模拟)广泛互连而成的复杂系统.神经元仅起简单的输入、输出变换y=σ(x).
1992 Vol. 4 (03): 27-28 [
摘要
] (
2341
) [
HTML
1KB] [
PDF
1242KB] (
1030
)
29
钱塘江大潮与离心边界层
张海泉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自古以来,钱塘江大潮,名扬天下.站在钱圹江大堤上,翘首东望,只见水天之际,白浪平推,挟着雷声,滚滚而来,潮头立卷,高约三米有余.它斜贯大江南北两岸,宛如一条横滚的游龙,翻腾咆哮.流速可达每秒9.6米.它与一般潮水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一进一退、一呼一吸现象,而是一口气一直滚进杭州湾底.
1992 Vol. 4 (03): 29-31 [
摘要
] (
1923
) [
HTML
1KB] [
PDF
1141KB] (
864
)
31
暗物质的困境
陈壮叔
远在30年代,天文学家惠兹克已注意到,在星系团中,星系的绕行速度是如此之快,按理,它们无法稳定地呆在星系团中.他推测存在某种看不到的物质,提供了引力“胶质”.70年代,又发现银河系边缘的恒星运动速度,要比理论家预言的快得多,这也暗示着有大量的暗物质弥漫于星际空间.以后,对旋涡星系旋转情况所作的射电和光学观测表明,它们被暗物质晕所包围.分析了很多星系对和星系群的运动之后,人们确信,星系所含物质的总量,要比其可见的大得多.故天文学家断言,宇宙并不仅仅含有组成我们身体、地球和星星的那类通常物质.所谓通常物质,是指由重子(质子、中子等)组成的物质.而其他粒子,诸如电子,它们数量虽多,但对宇宙质量的贡献是很小的.
1992 Vol. 4 (03): 31-32 [
摘要
] (
1691
) [
HTML
1KB] [
PDF
254KB] (
971
)
33
受控核聚变——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之七)
朱士尧
高温等离子体中原子的特征谱线密集在真空紫外区.所以掠入式光栅光谱仪成为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一直到软X射线区才逐渐为晶体光谱仪取代、晶体谱仪实质上就是利用晶体中的原子点阵来代替光栅进行光谱分析.在聚变等离子体中随着电子温度的提高,等离子体的轫致辐射和高电离态杂质的线辐射将有相当大的部分是处在软X射线区.这些X射线辐射引起的能量损失是高温等离子体能量损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能量损失的观点来看,对X射线的监测是相当重要的.另一方面,X射线的探测和能谱分析可以用来确定等离子体的某些重要物理参数.例如,通过X射线连续谱的测量,可以测定等离子体电子温度;通过X射线杂质谱线多普勒展宽的测量可以测定等离子体离子温度;X射线测量还可以用来诊断等离子体中的杂质成份并用来研究杂质的空间分布及输运过程.因此,X射线的测量在高温等离子体诊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2 Vol. 4 (03): 33-34 [
摘要
] (
1646
) [
HTML
1KB] [
PDF
497KB] (
1088
)
34
愿心中物理大树硕果累累
王永昌
大学里的几门物理基础课是你们今后开拓理论和应用研究的基础.要选择好的合适的参考书,通过独立钻研,透彻理解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把物理大树的根扎深扎牢.
1992 Vol. 4 (03): 34-37 [
摘要
] (
1585
) [
HTML
1KB] [
PDF
139KB] (
897
)
37
成像板探测器
熊慎寿
几年前,日本富士胶卷公司的研究人员发展了一种可擦除并可重复使用的X射线成像板.这种成像板是用柔性塑料制成,约0.5mm厚,上面涂有光致激发磷光晶体(BaFBr:Eu
2+
)粉末.这种粉末与某种有机粘合剂掺在一起,较易粘在塑料板上,粉末涂层的典型厚度为150μm.当用X射线、紫外光、电子束或质子束照射成像板(光致激发磷光晶体)时,它能从照射中吸收部分能量并贮存起来;再用可见光或红外射线照射,它就会发光,其发光强度与所吸收的射线能量成正比.这种现象通常叫做光致激发发光(PSL).近来,在X射线衍射和自动照相术实验中,研究人员用这种成像板探测器,对X射线的强度进行了定量测量.实验表明:成像板比普通的X射线胶片效果好得多.在其他X射线探测器(如X射线电视摄像机、固体成像装置及气体电离型面积探测器)中也有着极强的竞争力.
1992 Vol. 4 (03): 37-37 [
摘要
] (
1834
) [
HTML
1KB] [
PDF
228KB] (
875
)
38
白洞的来龙去脉
敖力布
近二十年来,黑洞在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中占据了重要席位.相比之下,白洞却一直备受冷遇,被许多人忽视.白洞也许是现代宇宙的伊始,在解释广阔宇宙的种种现象时应与黑洞一样占据重要席位.
1992 Vol. 4 (03): 38-39 [
摘要
] (
1681
) [
HTML
1KB] [
PDF
453KB] (
1434
)
40
我的教学生涯
胡玉章
自从1936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前身金陵大学物理系后,就开始讲授物理学课程.先在金大附中即金陵中学讲授物理学.
1992 Vol. 4 (03): 40-41 [
摘要
] (
1958
) [
HTML
1KB] [
PDF
132KB] (
1035
)
41
现代物理信息
张杨
1.装多个中性原子的交流磁陷阱.文章证明,可把最低能量自旋态的铯原子禁闭在交流磁陷阱中.在这态中,自旋反转碰撞是能量禁戒的.因此,陷阱中初始密度和温度限制被消除了.原子起始收集在蒸气光学阱中,重复投到一个高真空区,集中在三维空间,并堆积在磁阱中.
1992 Vol. 4 (03): 41-41 [
摘要
] (
1546
) [
HTML
1KB] [
PDF
245KB] (
931
)
42
今日中国物理
清明
1 著名物理学家纷纷题词纪念中国物理学会成立六十周年据本刊记者报道,今年正值中国物理学会成立60周年,许多著名物理学家纷纷题词以表庆贺.严济慈先生的题词:“发展物理科学促进四化建设”.王淦昌先生的题词:“预祝中国物理学会为我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周培源先生的题词:“进一步发展我国物理学为四化建设作出新贡献”.周光召先生的题词:“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学术活动,促进学术研究和学科的发展.”朱光亚先生的题词:“发扬中国物理学会的优良传统,鼓励创新和争鸣,提高与普及相结合,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发挥繁荣科技的先导作用,为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1992 Vol. 4 (03): 42-43 [
摘要
] (
1665
) [
HTML
1KB] [
PDF
143KB] (
903
)
44
今日国外物理
梅岭
1 美学者宣称黑洞存在可望得到证实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天文学学会在一次会议上公布了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壮观照片,证实在一个遥望星系的中心处,有一个巨大黑洞正把星体吸进去,喷发出由辐射与热气组成的湍流.在这幅哈勃照片上还发现:在M-87星系中心有一个星体凝聚和象点那样的亮光源,距地球5200万光年;若其速度符合理论预测,那将最终证明黑洞的存在.
1992 Vol. 4 (03): 44-44 [
摘要
] (
1529
) [
HTML
1KB] [
PDF
140KB] (
937
)
45
关于选著及有关的回忆
张文裕,丁林恺
张文裕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宇宙线及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从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开始进行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对天然放射性同位素的α能谱进行精密测量,并用云室进一步确定μ子和原子核没有强作用。还在μ子吸收研究中确证μ介原子的存在,从而开创了关于μ介原子的研究,导致利用重氢的μ介原子产生轻核反应的研究,以探索释放氢核能的可能途径.这在国际上被称为“张原子”、“张辐射”.他曾系统研究大气贯穿簇射△
0
粒子.在苏期间,研究中子照射丙烷气泡室产生的粒子及其衰变性质,特别在△
0
超子和核子散射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他与肖健先生共同领导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云室组,培养了一代宇宙线研究者,作出了有意义的物理工作.他是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第一任所长,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和高能物理的研究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丁林恺研究员根据张文裕先生1986年5—6月口述,整理此篇题为《关于选著及有关的回忆》的文章,最先在叶铭汉先生主编的《张文裕论文选集》上发表.这次发表时,丁林恺先生作了个别文字上的改动.本栏主持人卢鹤绂先生认为:“此文对物理学工作者多有指导,对物理学本身多有体会,当是后学极愿阅读的资料”.
1992 Vol. 4 (03): 45-45 [
摘要
] (
1469
) [
HTML
1KB] [
PDF
236KB] (
956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