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91年 3卷 03期 刊出日期 1991-06-18
论文
论文
1
一代师表——记谢希德教授
陆栋
1991年3月19日是谢希德教授7秩大寿.同时,谢先生在教育战线已辛勤耕耘了45年.我们做为谢先生的学生,几十年来深受她的教益.在这个大喜的日子里,我们怀着感激之情,衷心祝愿谢先生健康长寿,为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做出更多贡献.谢先生是一位和霭而平易近人的长者,奉献甚多而不求索取.她是我国固体物理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为发展我国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她又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方面有特殊贡献,受到学术界与教育界的尊敬.
1991 Vol. 3 (03): 1-2 [
摘要
] (
2213
) [
HTML
1KB] [
PDF
233KB] (
1016
)
3
受控核聚变——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
朱士尧
有位教授来信言道:有关物理前沿问题,“其它书刊中或有涉及,然皆简而又简,尤缺定量描述,求教于同仁,昏同此感”.其它读者,和者甚众,希望本刊能辟数页之地,系统地介绍诸如受控核聚变、超弦理论、超引力理论、现代K-K理论、弯曲空间量子场论等涉及到物理前沿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为此,本刊新辟《物理前沿》栏目,并请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中科院数理学部委员钱临照教授主持.本期发表由朱士尧先生撰写的《受控核聚变》一文,内容翔实,文笔流畅,可谓开篇之大作.全文分八个部分:一、创造人间小太阳;二、核聚变研究的发展历史;三、劳逊判据和热核点火;四、磁约束原理与磁约束装置;五、如何达到聚变点火温度;六、多种形式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七、令人鼓舞的重要进展和当代聚变研究的前沿课题;八、21世纪的新能源.本刊分六期刊出,请读者注意.
1991 Vol. 3 (03): 3-2 [
摘要
] (
2747
) [
HTML
1KB] [
PDF
436KB] (
999
)
6
物理农业中的光技术
唐树延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农业,对于解决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进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稳步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然而,传统的增产技术却过多地依赖于使用化学肥料,其结果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加剧、农产品品质降低.因此,寻找一种既经济实用,又有助于作物增产和品质改善,减弱甚至完全消除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的新技术是摆在各国农业专家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依据多年来对高等植物光合作用原初过程中光能的吸收、传递及俘获机制,不同作物的需光规律和光形态建成过程、光谱光质选通对作物有效成份形成的作用和磁场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影响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光生物学在内的物理农业新技术,它为解决传统农业存在的问题找到了一把钥匙.
1991 Vol. 3 (03): 6-6 [
摘要
] (
2277
) [
HTML
1KB] [
PDF
227KB] (
902
)
8
核物理方法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郭余峰,单秀兰
利用核物理方法进行地球物理测井,称为核测井.核测井是以研究岩石及其孔隙流体的某种核物理性质为基础的.核测井与其它测井方法(如电法测井、声波测井等)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它既可以在裸眼井中又可以在套管井中测量,而且不受井内介质的限制.因此,它在测井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核测井方法有许多种,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三大类,即伽马测井、中子测井和同位素示踪测井.
1991 Vol. 3 (03): 8-7 [
摘要
] (
2334
) [
HTML
1KB] [
PDF
214KB] (
1087
)
10
化合物半导体—绝缘体界面的界面态(续)
何力
三、界面态连续体的动态响应和分布多年来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把界面态处理为局域在半导体界面平面处的经典理论完全不能够解释化合物半导体-绝缘体界面的行为特点,从而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界面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图3为半导体界面的能带结构示意图.在实际的I-S界面上,界面态是在绝缘体-半导体界面附近,在能量上和空间上的连续分布体(如图中点所示). 这里以n型半导体为例,通过绝缘体中的界面态对电子的捕获和发射过程说明界面态动态响应的特点.由于势垒△Ec的存在,空间分布的界面态与电子的作用只能依介量子力学的隧道效应得以进行.
1991 Vol. 3 (03): 10-9 [
摘要
] (
2317
) [
HTML
1KB] [
PDF
221KB] (
1419
)
12
非晶半导体薄膜与大面积电子学
陈坤基
经过近20年的发展,非晶半导体的研究——特别是氢化非晶硅(α-Si:H)——已成为当前凝聚态物理和固态电子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类新型的电子材料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和高度重视,是因为这类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它的性质却还未得到理论上的解释;薄膜制备技术还需进一步改进、完善,器件的重要用途尚在研究与探索之中.当今大家所熟悉的晶体管、集成电路以及由其作为有源元件制备的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都是以晶态半导硅(C-Si)和砷化镓(C-GaAs)等材料制成.
1991 Vol. 3 (03): 12-11 [
摘要
] (
2432
) [
HTML
1KB] [
PDF
271KB] (
1542
)
14
液晶电视
王良御
液晶显示是平面显示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泛的新技术.从简单的电子钟表、计算器、数字仪表显示,到大信息量的O/A办公设备、计算机终端、声像通讯,她几乎深入到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近几年,人们开发了新一代的电视机——液晶电视机(LCD-TV),具有高像质、高信息容量的有源矩阵特点,就其清晰度、对比度、灰度和视角等指标都可以与阴极射线管电视机(CRT)相媲美.它的工作电压只有几伏,而CRT约2—3万伏;它的能耗在毫瓦量级,而CRT却为50—80瓦;
1991 Vol. 3 (03): 14-13 [
摘要
] (
2021
) [
HTML
1KB] [
PDF
300KB] (
1027
)
16
电子显微镜技术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
黄孝瑛
从1931年E.Ruska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研制成功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算起,已经整整58年了.它的出现,为人类揭示丰富多采的物质微观世界的奥秘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现在,从电镜成像理论、实验技术,以及图像的分析原理和方法,都已自成体系,十分完善,并综合成为一门新的学科——电子显微学.电镜技术已经在固体物理学、材料科学、电子学、地质矿物、晶体化学以及生物医学等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电子显微学和电子理论、晶体缺陷理论并称为近代材料科学的三大支柱.
1991 Vol. 3 (03): 16-16 [
摘要
] (
2336
) [
HTML
1KB] [
PDF
341KB] (
1170
)
19
我国九十年代加速器的发展展望
刘乃泉
在过去的10年里,我国粒子加速器的研究、设计、制造和应用有了巨大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在80年代由于我国三大加速器工程的建成,打破了建国30多年来总在低能加速器上徘徊的局面,从而使我国成为拥有高、中能加速器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科学技术和加工工业已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同时,我国的低能加速器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科学技术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某些低能加速器的制造如医用加速器开始走向系列化、商品化.这表明我国低能加速器的制造技术已日趋成熟.总之,在我国目前除了高能质子加速器外,可以说加速器品种基本齐全,能区连续,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并有一支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展望未来,我们相信90年代将会有更大的作为.
1991 Vol. 3 (03): 19-18 [
摘要
] (
2059
) [
HTML
1KB] [
PDF
239KB] (
1105
)
21
圆圈之谜
杜钧福
奇怪的圆圈现象有些读者可能已从去年的报纸或电视节目中看到关于英国南部农田里发现一些奇怪的圆圈的报导.这些圆圈由倒伏的作物形成.形成原因至今不明.因而这一现象被称作圆圈现象,成为气象学家、农学家、物理学家的研究课题,并引起了广大公众的关注.是人为的吗?乍一看到或听说这种圆圈现象的人自然会产生一个疑问:这种奇妙的事情究竟是大自然的杰作还是人类的行为呢?
1991 Vol. 3 (03): 21-20 [
摘要
] (
2199
) [
HTML
1KB] [
PDF
232KB] (
923
)
23
第三世界物理学家的殿堂——记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
程丙英
在意大利的东北角,蓝宝石似的亚得里亚海与茂密的丛林窄带毗连,窄带的尽头有一座美丽的古老城市——的里亚斯特市,约25万人口.离市区不远的一片丛林中镶嵌着一座现代化的综合大楼,每年有上千位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来这里访问,寻求和探索从原子微观世界到茫茫宇宙的奥秘.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中心主任是国际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萨拉姆教授.早在1960年,他还是英国科学技术帝国学院年轻教授的时候,就提议建立这一国际学术性组织.
1991 Vol. 3 (03): 23-22 [
摘要
] (
2786
) [
HTML
1KB] [
PDF
237KB] (
1098
)
24
物理学引导人们去探索
袁立
我从小兴趣广泛,业余爱好集邮和无线电技术.不过,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物理学知识,尤其是现代物理学.我之所以爱好物理学知识,是因为在我看来物理学,尤其是基础物理学知识,对于人形成一个良好的世界观是有极大帮助的,物理学是一切哲学的基础.
1991 Vol. 3 (03): 24-24 [
摘要
] (
2181
) [
HTML
1KB] [
PDF
125KB] (
1147
)
25
中科院理论物理所专题讲座 (Colloqium) 简讯
童述
应广大理论物理学家们建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为推动理论物理的研究工作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拟定自1991年1月起,每月第三个星期五下午在理论物理研究所举办一小时的专题讲座邀请有关专家用非专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问题的最新动态、成就和展望等,以期达到学科之间交流的目的.第一次专题报告已于一月十八日下午举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朱洪元先生作了题为《高能物理的进展和展望》的报告.
1991 Vol. 3 (03): 25-24 [
摘要
] (
2195
) [
HTML
1KB] [
PDF
228KB] (
1266
)
26
今日中国物理(六)
本刊编辑部
1 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赵忠贤等科研成果“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荣获国家奖据《物理所简报》报道,中科院物理所科技工作者赵忠贤、杨国桢、陈立泉、杨乾生、黄玉珍及其研究集体在关于“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的研究中,突破了液氮温区,首先公布了超导体成分,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的承认.这项发现具有广阔应用前景,荣获1990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991 Vol. 3 (03): 26-26 [
摘要
] (
1870
) [
HTML
1KB] [
PDF
132KB] (
1326
)
27
今日国外物理(六)
本刊编辑部
1 詹姆士·弗勒尔等提出“第五种力”新见解据美国《科学新闻》报道,科罗拉多的波尔德天体物理实验室联合研究所的詹姆士·弗勒尔等在一座300米高塔上进行了引力的精确测量.
1991 Vol. 3 (03): 27-27 [
摘要
] (
1921
) [
HTML
1KB] [
PDF
128KB] (
953
)
28
国外物理科普杂志精文提要
艾民
B.利瓦伊《是不规则断裂还是混乱震动?》目前,一些地震分析专家认为地震是不规则断裂现象或混合震动现象.他们发现,一些简单的、常具有对称性的模型能够展示出非常复杂的非对称性的混乱特性.他们将自己的模型称为板块和裂缝模型(block-and-spring model).如果这些模型真能表示断裂区地壳的真实运动,那将有助于人们去测定地震的重要参数,或者有助于加深对脉冲形式的了解.
1991 Vol. 3 (03): 28-28 [
摘要
] (
2016
) [
HTML
1KB] [
PDF
127KB] (
1230
)
29
中国物理学会1991年学术活动计划
程义慧
1991 Vol. 3 (03): 29-29 [
摘要
] (
1807
) [
HTML
1KB] [
PDF
102KB] (
1018
)
30
送我一片轻舟……——我与《现代物理知识》(征文)
李基好
《现代物理知识》创刊号映入了我的眼帘,封面上空的蟹状星云和压角的刊号时间,这空间和时间婉如背底的互补和谐对称的骑士图案,设计者的意寓,顿时深深地吸引着我这个从事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工作的集邮爱好者,从此,我便成为《现代物理知识》的忠实读者.十几年来,我潜心地收集有关原子方面的邮票已达千余枚,结合我的专业工作,用邮票语言汇集成了《邮票中的原子世界》.在这方寸的天地里,匠心的设计、完美的艺术,精湛的印刷,鲜明的主题,通过《现代物理知识》绿叶般的衬托,更加锦上添花.
1991 Vol. 3 (03): 30-31 [
摘要
] (
2677
) [
HTML
1KB] [
PDF
127KB] (
957
)
30
漫谈应用物理
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收到沈阳东北工学院刘洁同学来信,对工科院校理科系中的应用物理专业提出了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有关院校.现将一些看法整理如后,仅供广大读者参考.
1991 Vol. 3 (03): 30-31 [
摘要
] (
1636
) [
HTML
1KB] [
PDF
235KB] (
1060
)
31
光参量振荡与放大器件
邓道群
光参量振荡与放大器件是一种固体可调谐相干光源.它的连续调谐范围可从4000(?)达到几个微米,而最好的染料调谐光源只能达8000(?).同时,由于它体积小、结构紧凑,所以有很好的实用前景,多年来一直是国际上争相研究与开发的课题.
1991 Vol. 3 (03): 31-31 [
摘要
] (
1879
) [
HTML
1KB] [
PDF
412KB] (
1244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