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1989年 1卷 01期 刊出日期 1989-02-18

论文

论文
1 您好!亲爱的读者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今天,《现代物理知识》与您见面了.我们向您——我们的首批读者致以最亲切的问候,并请允许我向您介绍一下《现代物理知识》,《现代物理知识》是一份科学普及杂志.大家都知道,物理现象存在于生命每一角落,发生在宇宙每一地方,我们周围发生的一切无不与物理有关.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最基本的科学,它研究物质运动的最一般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
1989 Vol. 1 (01): 1-1 [摘要] ( 1968 ) [HTML 1KB] [PDF 172KB] ( 1257 )
2 物理学与高技术
熊家炯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各种基本的、普遍的运动规律的科学.人们对自然界物理现象进行观察和物理实验,并在观察、实验基础上提出科学假设或物理模型,又通过假设与实验之间反复比较、论证.
1989 Vol. 1 (01): 2-5 [摘要] ( 1972 ) [HTML 1KB] [PDF 600KB] ( 1335 )
5 高能天体物理前沿鸟瞰 (上)
方励之
很容易确定天体物理诞生的日子,也很容易确定现代宇宙学诞生的日子.前者由基尔霍夫的太阳光谱观测确定,后者由爱因斯坦发表第一个宇宙解确定。但是,很难确定高能天体物理诞生的日子.也许可以作为高能天体物理诞生标志的是巴德和兹威基于193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题目为《超新星和宇宙线》.
1989 Vol. 1 (01): 5-8 [摘要] ( 1922 ) [HTML 1KB] [PDF 523KB] ( 1284 )
9 当代的光物理学与原子分子物理学
叶佩弦
一、前言光物理和原子分子物理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的学科.原子分子是物质组成的一个基本层次.原子分子物理学是研究这一层次的结构、运动状态及与周围环境和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科学.光学是研究光的基本性质,光的产生、传输、接收、显示及其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科学.随着光学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比较偏重应用和技术的部分已逐渐脱离物理学而成为独立的科学技术门类.
1989 Vol. 1 (01): 9-10 [摘要] ( 2397 ) [HTML 1KB] [PDF 489KB] ( 1302 )
14 宇宙线研究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霍安祥
《现代物理知识》杂志创刊了,我衷心祝愿她在传播现代科技知识方面大有作为.宇宙线物理是现代物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我特写这篇文章,希望广大读者能了解什么是宇宙线物理,希望能为传播这方面的科学知识起一些传播作用.现在人们把1912年Hess的气球高空飞行实验的成功之日定为宇宙线发现的日期,此事件成为发现宇宙线的标志.事实上,它的发现并不是由这一个实验完成的.
1989 Vol. 1 (01): 14-14 [摘要] ( 1894 ) [HTML 1KB] [PDF 915KB] ( 1146 )
16 等离子体家族
杜钧福
古代中国人把宇宙万物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五行.而古代希腊人则把世界看成是由土、水、气、火四种基本物质构成.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古代希腊人的观点更接近实际一些.因为他们所归纳的四种(?)水物质恰恰对应于现代物理学中的四种物态——固体、液体、气体与等离子体。随着温度升高,物质逐渐由固体变为液体,以至于气体.
1989 Vol. 1 (01): 16-17 [摘要] ( 2129 ) [HTML 1KB] [PDF 343KB] ( 962 )
18 划时代的伟大发现——纪念裂变现象发现五十周年
侯明东
1938年12月发现了原子核的裂变现象,至今已整整五十年了.裂变的发现在科学史上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件,它给人类的历史和科学技术的进程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由此开始了一个新的能源时代.本文将回顾裂变发现的历史经过,并评述这一发现半个世纪给世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裂变现象发现的经过裂变的发现不是一次完成的,是在先前许多科学家几度濒临发现的边缘之后,才呈现在它的发现者的面前.
1989 Vol. 1 (01): 18-19 [摘要] ( 2272 ) [HTML 1KB] [PDF 343KB] ( 1263 )
20 磁在天上、地下和人间
李国栋
在一般人看来,磁是一种少见的、不可捉摸的现象.似乎只有磁铁吸铁和指南针指示南北方向才显示出磁现象,除此之外是不存在磁现象的.这种看法对吗?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巳经确凿地证明:磁决不是少见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1989 Vol. 1 (01): 20-21 [摘要] ( 1972 ) [HTML 1KB] [PDF 915KB] ( 1004 )
22 他生活在物理学中
谢诒成
一年以前,1988年2月15日,美国杰出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因患癌症与世长辞,终年70岁.这消息不仅对物理学界是一个打击,也使不少美国公民感到悲痛,他们还清楚地记得这位平易近人的教授如何轻而易举地为美国人民释开了一个重大疑虑.那是发生在费曼教授去世以前整整两年.揭开“挑战者”号飞船失事之谜震惊世界的美国“挑战者”号飞船失事之后几天,费曼应他过去的学生、美国宇航局执行局长威廉·格雷厄姆之邀,参预调查事故的原因,在国务秘书罗杰斯领导下的总统委员会中工作.
1989 Vol. 1 (01): 22-24 [摘要] ( 1920 ) [HTML 1KB] [PDF 470KB] ( 1025 )
24 原子核壳模型发现前后
厉光烈
大约四十年前,梅耶和詹森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原子核壳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幻数等原子核结构的主要特性.虽然这个模型并未最终解决原子核结构问题,但它应作为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基础模式已为世人所公认.因此,梅耶、詹森和对群论在核谱学上的应用作出重大贡献的魏格纳一起荣获了196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金。本文介绍发现原子核壳模型的前后经过.卢瑟福发现原子内有核存在在1906年卢瑟福发现α粒子散射现象以后,盖革和马斯顿做了大量α粒子散射的研究工作.
1989 Vol. 1 (01): 24-26 [摘要] ( 2443 ) [HTML 1KB] [PDF 594KB] ( 1221 )
27 人类能创造自己的太阳吗?
莫恭敏
科学家力图在地球上实现宇宙星体的能量反应并加以利用.人类能创造自己的太阳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前途乐观.世间万物无不享受着太阳的恩患.沐浴着太阳的光辉,地球才出现生命,形成繁荣的生物圈和万能的智慧圈,才进入今天的文明时代.人类自从从懂得使用火以来,开发能源的手段越来越多.本世纪三十年代,在核物理发展的早期科学家就已发现:四个氢原子核会聚合成一个较重的氦原子核,同时释放出巨大能量.不久,又发现这种轻核聚合反应是宇宙中星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1989 Vol. 1 (01): 27-28 [摘要] ( 2063 ) [HTML 1KB] [PDF 350KB] ( 941 )
28 场离子显微镜
陆华
一、历史的回顾场离子显微镜FieldIon Microscopc(FIM)是一种具有高放大倍数、高分辩率并能在原子级水准上直接观察表面原子的研究装置.它是由比它出现早15年的场发射显微镜Field Electron EmissionMicroscopc(FEM)的发明者E.W.Müller本人改进而成的.
1989 Vol. 1 (01): 28-30 [摘要] ( 3009 ) [HTML 1KB] [PDF 1059KB] ( 1223 )
31 怎样吸引年轻人热爱科学?——哈佛大学名教授罗伊·格劳伯访问记
吴丹迪
美国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格劳伯教授主要从事量子光学和粒子物理的研究.眼下他为一批中学生开了一门物理课.哈佛校报的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采访,采访的重点是如何吸引年轻人热爱科学.我们摘录了一部分,希望读者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记者:近来,认为美国正在一场世界性竞争中败北的议论很多,许多人批评我们没有培养足够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适应日益被先进技术左右的世界.
1989 Vol. 1 (01): 31-32 [摘要] ( 2205 ) [HTML 1KB] [PDF 320KB] ( 1116 )
11 微观世界的研究——谈高能物理的现状
叶铭汉
高能物理又名粒子物理,研究物质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微观世界的粒子的性质及其相互作用、运动规律.物质究竟是由什么基本的东西所组成的,这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探索的一个问题.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代流行“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样东西所组成的.同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提出了“原子”假说,认为万物都是由非常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微粒所组成的,把这种微位叫作“原子”,希腊文原意是不可分割的意思.
1989 Vol. 1 (01): 11-13 [摘要] ( 1877 ) [HTML 0KB] [PDF 1360KB] ( 972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