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1999年 11卷 02期 刊出日期 1999-04-18
论文
论文
2
原子核集体运动的新模式
曾月新, 宁平治
由Z个质子和N个中子(统称核于)构成的原子核,在一些场合下表现出独立粒子运动的特征,在另一些场合下表现出A个核子(A=Z+N)集体运动的特征,这两种运动形态又常常相互影响,相互耦合.本文着重介绍原于核集体运动的若干新模式.首先介绍集体振动的新模式.
1999 Vol. 11 (02): 2-5 [
摘要
] (
2197
) [
HTML
1KB] [
PDF
351KB] (
1015
)
6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
林晓满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3日发布的消息,瑞典皇家科学院已决定把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三位在美国任教的科学家:斯坦福大学的美国人罗伯特·劳克林教授、哥伦比亚大学的德国人霍斯特·施特默教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美籍华人崔琦教授.这三位研究者是由于他们发现强磁场中共同相互作用的电子能形成具有分数电子电荷的新型“粒子”而获此奖的.
1999 Vol. 11 (02): 6-7 [
摘要
] (
1826
) [
HTML
1KB] [
PDF
239KB] (
1283
)
8
臭氧层对光的吸收作用
杨洋, 郝普, 杨松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环境污染问题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近期经常有人提及臭氧层遭到破坏后给人类带来的影响.那么臭氧层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对我们的环境的影响体现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些影响?本文作者力图通过所掌握的有关资料,对臭氧层在地球表面的分布情况及它对光的吸收作用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的论述.
1999 Vol. 11 (02): 8-9 [
摘要
] (
2216
) [
HTML
1KB] [
PDF
221KB] (
1371
)
10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五十年
莫恭敏
受控热核聚变研究至今已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核物理的发展,使得科学家早在30年代末就已接近于理解恒星内部的热核反应过程.1953年前苏联爆炸成功世界上第一颗氢弹,首次实现了非受控热核聚变.经过各国科学家近50年的共同努力,在磁约束受控聚变途径中,实验装置上获得的等离子体温度已从数电子伏(eV)增加到40千电子伏(keV)以上.
1999 Vol. 11 (02): 10-16 [
摘要
] (
2053
) [
HTML
1KB] [
PDF
679KB] (
1211
)
16
反物质与反氢原子
杨晓段, 陈鸿林
1996年1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庆祝在一次实验中合成了11个反氢原子,人类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反物质原子.1996年底,美国报道位于美国伊利诺州巴达维亚的费米国家实验室也制成了7个反氢原子.反氢原子的制造成功打开了反物质研究的大门.
1999 Vol. 11 (02): 16-18 [
摘要
] (
2057
) [
HTML
1KB] [
PDF
290KB] (
1096
)
18
第一届亚洲粒子加速器会议
卞吉, 秦宝
第一届亚洲粒子加速器会议(APAC98)是亚洲加速器科学史上的里程碑.1998年3月23日至27日,来自亚洲各地的400名专家、学者、会议代表聚集日本KEK实验室,出席了这次盛会.
1999 Vol. 11 (02): 18-18 [
摘要
] (
1766
) [
HTML
1KB] [
PDF
100KB] (
919
)
19
超晶格
林鸿溢
晶格是原子或分子聚集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周期性有序结构,这是晶体的基本特征.科学家在实验中利用现代技术实现了人工的周期性有序结构,这是人为的周期性结构,它显示出不寻常的特性,称为超晶格结构,也可称为超晶格材料.
1999 Vol. 11 (02): 19-20 [
摘要
] (
2474
) [
HTML
1KB] [
PDF
810KB] (
981
)
21
人体生理的微重效应
钟季康
人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适应了周围的物理环境,例如地球表面的温度、电磁场、重力场等.地球表面的重力场强度大约在9.8m/s
2
左右,作用于所有物体上,使它们受到指向地心的作用力.人体中的每一器官、组织,细胞以及生物分子都是在这样的重力场中得以演化井赖以生存的.
1999 Vol. 11 (02): 21-23 [
摘要
] (
1965
) [
HTML
1KB] [
PDF
296KB] (
1056
)
23
我国首次参加尤里卡计划合作项目
卞吉, 秦宝
据《科技日报》报道 我国首次参加的欧洲尤里卡计划合作研究项目“腐蚀失效分析方法在工业装置维护中的应用”,一年来进展顺利.在中葡两国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科研工作不断取得进展.
1999 Vol. 11 (02): 23-23 [
摘要
] (
1894
) [
HTML
1KB] [
PDF
109KB] (
853
)
24
等离子体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
曹天守
等离子体(plasma)这个词于1929年由朗缪尔(Langmuir)引自生物学,用来描述带电粒子的集体行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从50年代开始的.
1999 Vol. 11 (02): 24-26 [
摘要
] (
1912
) [
HTML
1KB] [
PDF
273KB] (
1143
)
26
关于“数字地球”
卞吉, 秦宝
“数字地球”(The Digital Earth)最早提出于1997年下半年,1998年1月31日,美国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了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的讲演.
1999 Vol. 11 (02): 26-26 [
摘要
] (
2043
) [
HTML
1KB] [
PDF
105KB] (
874
)
27
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介绍
徐渟
现代食品的加工,既要求确保无污染的加工条件,又必须使加工过程对食品营养成份的破坏降至最低水平.这就对食品加工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新技术渐渐取代了一般的加工技术.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原理和方法在各行各业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食品工业也不例外.由于现代食品加工的特殊要求,使许多物理学原理和方法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中大显身手.
1999 Vol. 11 (02): 27-28 [
摘要
] (
2874
) [
HTML
1KB] [
PDF
476KB] (
1613
)
29
光纤传感器与医学检测
吴运平, 易红英, 宋敬
自从1976年光纤进入传感器这个领域以来,光纤传感器得到了飞速发展.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灵敏度高、抗电磁干扰、电绝缘、耐腐蚀、多功能等优点,因此它在许多领域得到应用.
1999 Vol. 11 (02): 29-31 [
摘要
] (
2006
) [
HTML
1KB] [
PDF
261KB] (
1219
)
32
教学中情感氛围的创设
孙宁, 曹东坡
当今世界高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的高等院校为了培养高素质现代科技人才,正在深化教学改革,加快教学改革步伐.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日趋深人,逐步向现代化教学法方向发展,情感教学法就是一个侧面.本文以一堂课教学内容为例,探索教学中情感氛围的创设.
1999 Vol. 11 (02): 32-33 [
摘要
] (
2188
) [
HTML
1KB] [
PDF
197KB] (
1220
)
33
物理教学中的理想化方法
储文启
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抽象.在物理教学上,人们常用它来揭示被研究对象在想象的纯化状态下变化的规律,显露其物理本质,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深入开展.渗透在教学内容中的理想化方法,还丰富着学生对物理学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这对加强基础物理的学习,掌握现代物理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有重要意义.
1999 Vol. 11 (02): 33-35 [
摘要
] (
1891
) [
HTML
1KB] [
PDF
483KB] (
1779
)
36
质子的衰变——兼谈一道中学物理竞赛题
杨大卫
生命是短暂的,所有动物和植物都会衰亡.大多数粒子的“寿命”则更为短暂,即使“长寿”的自由中子,其寿命不过十几分钟.中子衰变后产生三个较轻的粒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n°→p
+
+e
-
+(?)
e
);其他许多粒子的“寿命”只是一瞬间(10
-22
~10
-10
秒).那些似乎永恒的东西——山川、日月、银河等其实也总有消亡的那一天.
1999 Vol. 11 (02): 36-37 [
摘要
] (
2082
) [
HTML
1KB] [
PDF
190KB] (
1037
)
37
狮子座流星雨纵横谈
李良, 刘合群
根据天文学家预测,33年一遇的狮子座强流星雨将出现在1998年11月18日凌晨2~4时;预计在流星雨最高峰时,每小时划过夜空的流星数可能会超过10万颗,射向四面八方的流星好似节日的礼花烟火,放射出璀璨的光芒;我国东北部的居民处于最佳观测位置,其他地区的人们均可看到规模不同的流星雨.
1999 Vol. 11 (02): 37-39 [
摘要
] (
1989
) [
HTML
1KB] [
PDF
991KB] (
1094
)
40
华裔科学家——崔琦
眭平
在199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又有一名华裔科学家获此殊荣,他就是继杨振宁、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之后的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崔琦.
1999 Vol. 11 (02): 40-40 [
摘要
] (
2040
) [
HTML
1KB] [
PDF
113KB] (
941
)
41
缅怀著名核物理学家胡济民
郑春开
1998年9月9日凌晨,胡济民先生猝然去世.我们万没想到,在中国核科学界的老前辈中,一向被认为身体健康、精力过人的胡先生竟然这样匆匆地离去.噩耗传来无不令人震惊令人万分悲痛.从此,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核科学家与教育家,我也失去了一位相处了40年的恩师.
1999 Vol. 11 (02): 41-42 [
摘要
] (
2009
) [
HTML
1KB] [
PDF
261KB] (
1367
)
43
忆胡济民先生对近物所的关心
魏宝文, 刘建业
胡济民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为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和核物理学的发展所作的贡献深深地留在了我们的心中.特别是他为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重离子加速器工程建设和核物理研究工作的持续发展所给的支持和贡献令我们永远难忘.他是近物所的客座研究员,后来又担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和原子核理论中心的科学顾问.多年来,他经常关心和参加有关近物所的各类学术活动,并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999 Vol. 11 (02): 43-43 [
摘要
] (
2069
) [
HTML
1KB] [
PDF
96KB] (
1035
)
44
为核物理发展殚精竭虑
张焕乔, 周书华
胡济民先生是我们尊敬的老师.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突然离开了我们,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师长.胡先生在40多年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为新中国的核科学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我们就是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步入人生的.对他孜孜不倦地教诲后生的情景,至今回忆起来仍历历在目.
1999 Vol. 11 (02): 44-46 [
摘要
] (
2083
) [
HTML
1KB] [
PDF
193KB] (
982
)
45
心系祖国的核聚变研究
邢洪业
我最崇敬的老师,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胡济民院士,于1998年9月9日匆匆地离开了我们.当我回首流逝的岁月时,他的音容笑貌以及与他接触中由工作到生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那些片段,又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一种无限怀念的心情油然而生,不禁令我炫然泪下而不能自我.
1999 Vol. 11 (02): 45-46 [
摘要
] (
2002
) [
HTML
1KB] [
PDF
195KB] (
993
)
47
98十大科学进展
卞吉, 秦宝
美国《科学》周刊评出’98十大科学进展.字窗加速膨胀两个国际天文研究小组通过观测遥远星体,发现宇宙星系正在加速远离.科学家数年前的研究表明,宇宙自“大炸”开始就发生了膨胀.
1999 Vol. 11 (02): 47-47 [
摘要
] (
1864
) [
HTML
1KB] [
PDF
97KB] (
89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