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1994年 6卷 06期 刊出日期 1994-12-18

论文
论文
2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
李振中
兰州重离子加速器是由注入器(SFC)和主加速器(SSC)组成的加速系统。离子源产生的重离子束,由注入器预加速,经前束流线传输并匹配到主加速器,在主加速器内加速到最高能量后引出,经后束流线传输到实验终端。 加速后的各种离子束,主要用于重离子核物理研究,例如,用于重离子核反应机制、核结构以及新核素的合成等。另外,重离子束对许多非核科技领域的研究,例如,对材料科学、原子物理学、辐射生物学、辐射医学等领域的研究,已展现出日益广阔的前景。
1994 Vol. 6 (06): 2-2 [摘要] ( 3516 ) [HTML 1KB] [PDF 912KB] ( 1327 )
2 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担当
卞毓麟
1.小引 法国政治家克雷孟梭(Georges Clemenceau,1841—1929)有一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单由军人去决定。” 美国科普作家阿西莫夫(Isaac Asimov,1920—1992)仿此句型,引出又一名言:“科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学家来操劳。”他的意思是说,全社会、全人类都必须切实地关心科学事业。 作为一名科学普及事业的热心人,我想这样说:“科学普及太重要了,不能单由科普作家来担当。” 作为一名专业天文工作者,我更觉得有必要阐明:“天文学太重要了,不能单由天文学家来操持。” 于是就形成这篇提纲式的随记。发表这篇尚不成其为论文的东西,意在抛砖引玉,以期引起更广泛的讨论与关注。
1994 Vol. 6 (06): 2-2 [摘要] ( 2291 ) [HTML 1KB] [PDF 365KB] ( 1329 )
5 β衰变对物理学基本规律的两次冲击
厉光烈
β衰变是一种放射性衰变过程,在此过程中原子核放出一个正(或负)电子,或者吸收一个在轨道上的电子而衰变成另一种原子核。β衰变的研究对原子核物理和粒子物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它曾经两次冲击物理学的基本规律:一次是在查德威克发现β射线能量的连续分布以后,尼尔斯·玻尔怀疑在β衰变中能量是否仍然守恒,后来泡利提出中微子假说成功地解释了β连续谱,“挽救”了能量守恒定律;另一次是在1956年,为了解释“θ-t”之谜,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了在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假说,后来吴健雄等人通过极化60Coβ衰变实验证实了李、杨的预言。
1994 Vol. 6 (06): 5-4 [摘要] ( 2952 ) [HTML 1KB] [PDF 1120KB] ( 1307 )
8 物理学的发展与“战场”概念的延拓
徐润君
自从人类社会出现了战争这一特殊的社会现象以来,武器装备便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改进,战场也随之不断延拓:从陆地、水面、空中扩展到地下、水中及太空,从人们的视野范围扩展为国际、洲际乃至宇宙间的超视距作战。为了赢得高技术战争的胜利,世界各国还在微观粒子领域这一特殊的战场展开激烈的竞争。战场之所以能如此不断延拓,无一不记载着物理学的“丰功伟绩”。
1994 Vol. 6 (06): 8-7 [摘要] ( 2008 ) [HTML 1KB] [PDF 361KB] ( 1312 )
11 迅速发展的红外天文学
李芝萍
1609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300多年来,人们一直用光学望远镜在可见光波段观测天体,认识宇宙,本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工程师K.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中心的宇宙射电波,开辟了大气的另一扇“窗口”,即射电窗口,迅速发展的射电天文学与光学天文学交相辉映,使古老的天文学大放异彩。60年代,天文学家又打开了可见光与无线电波之间的波长在0.7—1000微米的红外窗口,进一步拓宽了天文学的观测领域,推动了天文学的更快发展。
1994 Vol. 6 (06): 11-10 [摘要] ( 1992 ) [HTML 1KB] [PDF 257KB] ( 1389 )
13 同步辐射的昨天和今天
王德武
从科学家预言有同步辐射的存在,一直到1947年观察到同步光,整整经历了30年,从看见同步光到第一个同步辐射实验室建立,又花了20年的时间。这里简单回顾一下,在漫长的岁月里围绕同步辐射这个课题科学家们所做的贡献。 众所周知,1873年伟大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创建了麦克斯韦方程组,为电磁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都了解加速了的带电粒子,例如电于和正电子,能发射电磁波。它的能谱范围可以从几个电子伏能量的远红外延伸到几十千电子伏的硬X射线。从80年代起,同步辐射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矿、微电子技术等各个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1994 Vol. 6 (06): 13-12 [摘要] ( 2092 ) [HTML 1KB] [PDF 261KB] ( 1078 )
15 探索地外智慧生命(六)
李良
生命与太阳系外的行星 生命是宇宙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这种观点自古有之,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天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由“特殊”行星的物理环境造化的生命——这里指的是地球上的生命,是由简单的无机物质发展而来,虽说其产生和发展过程非常复杂,但生命现象一经开始,就会逐步地向智慧生命阶段发展。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天文学上的一个影子是天体演化理论。美国著名的天文学家沙普利说过,“生命是广泛存在的,它是宇宙演化的自然产物。”
1994 Vol. 6 (06): 15-14 [摘要] ( 2076 ) [HTML 1KB] [PDF 338KB] ( 1178 )
18 我们将给下一世纪的下一代人留下什么?——李政道谈“真空作为一种物理媒质”
丁亦兵
5月26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著名华裔物理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李政道院土,应邀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做了一个题为“真空作为一个物理媒质”的学术报告。精辟地论证了当前物理学面临的两大疑难,并在这世纪之交的激动人心的时刻,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将给下一世纪的下一代人留下什么?” 报告首先从李政道教授在50年代曾经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粒子物理学中左和右的不对称性(宇称不守恒)讲起。
1994 Vol. 6 (06): 18-17 [摘要] ( 2087 ) [HTML 1KB] [PDF 322KB] ( 1066 )
21 把中国的天文学引向太空
艾国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天文学的发展主要来自两方面,其一是观测技术的历史性进步,其二是与物理学相互渗透和促进。 由于观测是天文学的基本特性,因此观测技术的进步尤为重要。近几十年来,观测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为两大技术的发展,其一是空间技术,其二是微电子学(计算机技术)。下面我们着重谈谈空间技术对天文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作为观测基地的天文台位置的历史变迁。早期的天文台,如北京建国门的古观象台,英国格林尼冶天文台,上海徐家汇教堂上的天文台,都建在大城市中,靠近皇宫和教堂。
1994 Vol. 6 (06): 21-20 [摘要] ( 2003 ) [HTML 1KB] [PDF 232KB] ( 1036 )
22 高能物理实验中的前馈式神经元网络法应用
张子平
人工神经元网络是受生物神经网络的结构及其对外来信息处理方式的启示而得名的。它的研究起始于40年代,但由于当初提出的单层感知器模型固有的困难在长时间内困惑着人们,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沉寂了几十年,直至80年代末,随着多层神经元网络的提出,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显示的强大功能逐渐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才重新刺激起这方面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热情。
1994 Vol. 6 (06): 22-22 [摘要] ( 2729 ) [HTML 1KB] [PDF 448KB] ( 1145 )
25 新一代高能γ射线望远镜系统
王焕玉
在高能天文观测领域,实现对硬X和γ射线源的巡天搜索;高精度定位以至成像,始终是引人密切关注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简单介绍编码孔径成像原理和技术,并介绍一种新的实际的旋转编码孔径成像γ射线望远镜系统。 硬X射线(20—120keV)和γ射线天文学的发展,需要高灵敏、高精度的望远镜系统。由于硬X和γ射线能量高于3keV时,会聚光学开始变得无能为力。从而造成了在这一领域内制作成像望远镜的特殊困难。 近年来,从事高能天文观测的科学工作者想了很多办法,希望能解决这一日益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1994 Vol. 6 (06): 25-25 [摘要] ( 1996 ) [HTML 1KB] [PDF 364KB] ( 1203 )
28 诊察行李中暗藏炸药的新技术
杨青云,张英平
大家知道,由于恐怖活动造成国际上民航飞机爆炸事件不断发生。据不完全统计,自1984年以来,恐怖活动造成民航飞机爆炸事件达13起,造成千余人丧生。如何防止在行李中的爆炸物和各种武器混上飞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而目前各国机场对乘客和行李安全检查系统,绝大部分:是采用X射线金属探测系统及化学气体取样分析炸药探测设备。这种设备对于可塑炸药等新型爆炸材料,其局限性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有些可塑炸药成分是高分子的碳、氢、氮、氧化合物,很难与塑料区分。多数炸药会释放出某种特定气体(有些可塑炸药没有任何气味),化学探测系统是根据取样周围空气的光谱分析来发现爆炸物。但速度太慢,又受到周围环境气体的影响而困难重重。因此,新一代的机场安全检查设备,已经在现代物理技术的基础上开始研制,虽然还不理想但已处在初步使用阶段。
1994 Vol. 6 (06): 28-27 [摘要] ( 2072 ) [HTML 1KB] [PDF 2011KB] ( 1256 )
30 巴基管研究的新进展
奇云
以C60为代表的巴基球是纯碳的第三种稳定的同素异型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显示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此,巴基球的发现和深入研究,被科学界誉为开创碳化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当巴基球这颗“科技明星”刚刚升起之际,又一个熠熠生辉的新名词跃入了人们的眼帘,这就是目前鲜为人知的“巴基管”。
1994 Vol. 6 (06): 30-30 [摘要] ( 2049 ) [HTML 1KB] [PDF 995KB] ( 986 )
32 混沌法制新材料
杨秀忠
最近美日联合研制出一种集成混沌电路。实现了元件的最佳组合,且具智能功能。 计算机是一种高科技,新材料也是一种高科技。混沌电路能实现元件的最佳组合,为什么我们不能研制“混沌”新材料,实现内部组织最佳结构和组合呢? 我们知道,金刚石由碳元素组成,它的硬度之所以非常高,是因为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可形成四个共价键,正四面体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无疑是最佳组合形式。
1994 Vol. 6 (06): 32-32 [摘要] ( 2280 ) [HTML 1KB] [PDF 179KB] ( 1746 )
33 从莺莺塔蛙鸣看古代仿生学
刘荣耀
在山西省永济县城附近有座佛教古刹——普救寺。寺内有一闻名中外的古塔,由于《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所以人们叫它“莺莺塔”。为什么这一极普通的佛塔却闻名遐迩呢?其主要原因就是它那特殊的声学效应。中央电视台1992年1月21日的“神州风采”节目曾对此做过专门的报道。见过此塔的人都知道,每当人们在塔前拍手或击石,均可听到清晰、悦耳、宏亮的“咯哇、咯哇”的蛙叫声。有趣的是,在不同的地点敲击,听到的蛙声来自不同的地方,如在离塔面15米左右的地方拍手或击石,听到的蛙声好似从塔底传出,而当到离塔面20米以外的地方敲击,听到的蛙声则由上空传来。
1994 Vol. 6 (06): 33-32 [摘要] ( 1936 ) [HTML 1KB] [PDF 112KB] ( 1343 )
34 理论,批判和哲学(续)
海森伯,李让,贤见
抛弃旧概念 科学进展到这个阶段最困难之处在于抛弃一些重要的旧概念,任何好的物理学家都愿意接受新概念,但即使是最优秀的物理学家有时却非常不情愿放弃某些显然可靠的旧概念,在量子力学的发展中人们不能从旧概念摆脱产出来的情绪也是十分强烈的,大家都知道在相对论的发展中这种情绪一直非常强烈,即使在今天还时而出现一些论文,其作者依然拒不承认狭义相对论.
1994 Vol. 6 (06): 34-33 [摘要] ( 2301 ) [HTML 1KB] [PDF 484KB] ( 1306 )
37 迈克尔孙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
郭奕玲,沈慧君
迈克尔孙(A.A.Michelson,1852—1931是美国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以光速的测定和迈克尔孙-莫雷实验著称。1880年,他发明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干涉仪,用之于比较不同方向的光速,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后来他又用干涉仪方法对国际米原器进行校准,第一次实现了非实物的长度基准。由于他用光学精密仪器所作的精确测量和光谱研究,荣获1907年度诺贝尔物理奖。 1.迈克尔孙干涉仪的由来 迈克尔孙干涉仪的发明起源于以太的研究。
1994 Vol. 6 (06): 37-37 [摘要] ( 3863 ) [HTML 1KB] [PDF 1123KB] ( 1534 )
40 吉布斯小传
廖耀发,秦伯念
1839年2月11日,吉布斯(J.W.Gibbs)出生于美国东北康内提克特纽黑文市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一位教授,获得过艺术博士学位,对语言学很有研究.
1994 Vol. 6 (06): 40-40 [摘要] ( 1676 ) [HTML 1KB] [PDF 1161KB] ( 1005 )
40 计算机国际联网研讨会
李伯民
1994年8月20日至25日,首次计算机国际联网研讨会在北戴河举行,会议由高能物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计算中心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的目的是向国内计算机网络界的工程技术专家和用户介绍计算机国际联网的现状与趋势,推广最新网络与信息技术,讨论加快与计算机国际网络并接、利用全球网络信息以及开发国内信息资源的途径。
1994 Vol. 6 (06): 40-40 [摘要] ( 1660 ) [HTML 1KB] [PDF 129KB] ( 974 )
42 科苑快讯
1.《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第五届编委会纪要 1994年6月24日在北京高能物理所召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会;出席会议的有:高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霍安祥,新老编委丁亦兵、马基茂、王书鸿、王顺金、叶沿林、叶铭汉、朱永生、刘连寿、刘建业、许咨宗、许谨诚、杜东生、何多慧、吴济民、陆景贤、郑志鹏、冼鼎昌、赵志泳、姜晓明、赵维勤、黄涛、谢去病、曾谨言;科学出版社期刊室副主任杨国城、高能物理所办公室主任王恒久、高能物理所科技业务处处长秦小文、沈建平、《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主任江向东、《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辑部郭红菲、陈凤媛、肖梅、王耀辉、张锦秀等。
1994 Vol. 6 (06): 42-42 [摘要] ( 1848 ) [HTML 1KB] [PDF 389KB] ( 901 )
43 《现代物理知识》1994年总目录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今日中国物理…………………、………··清 明(33) 窜 一 攒 今日国外物理………………,………··,··梅 岭(耳)辉煌的帼起………………………·吴水清〔4)从单摆到混湘(续)………………………赵凯华(35)中间玻色子及其发现后的十年………… 答黄碉同学…·,………………··,………·欣 悦(37) ‘……………·‘…、…………··江向东 黄 涛(歹)探索地外智慧生命(H)…………………李 良(38)我国凝聚态物理学进展概况……………秋 叶(8)九十年代大型夭文望远镜概述…………马品仲(40)探索地外智慧生命(-)………………··李 良(11)发光多孔硅花鸟图·。………………··二…·怀.
1994 Vol. 6 (06): 43-45 [摘要] ( 1780 ) [HTML 1KB] [PDF 234KB] ( 988 )
49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观测站
← 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怀柔观测站座落在京郊风景秀丽的怀柔水库中。图中建筑物顶层左侧是太阳磁场望远镜,右侧是可移动的观测室圆顶。该镜系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斤放实验室的主要实测设备之一。
1994 Vol. 6 (06): 49-49 [摘要] ( 1952 ) [HTML 1KB] [PDF 541KB] ( 939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