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1992年 4卷 02期 刊出日期 1992-04-18

论文

论文
2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王承书教授
秋埔
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王承书教授,湖北人,1912年出生,193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助教,并获“斐托斐”金钥匙奖.1938年到湖南湘雅医学院,任讲师.
1992 Vol. 4 (02): 2-3 [摘要] ( 2077 ) [HTML 1KB] [PDF 942KB] ( 1025 )
2 对物理学子的忠告——记几位物理学家的谈话
怀英
尽管物理学在目前被一些人视为“冷落”的科学殿堂,但依旧有无数物理学子步爱因斯坦、居里夫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钱学森、王淦昌、黄昆的后尘,继续不辞辛苦地在科学的小路上登攀,去探索新粒子、新恒星、新能源、新模型、新晶格、新聚变.
1992 Vol. 4 (02): 2-3 [摘要] ( 1856 ) [HTML 1KB] [PDF 243KB] ( 1014 )
3 执着的追求 默默的奉献——记核科学家王承书教授
高玉兰
1964年10月16日15时,在中国的西北部,一声震天巨响之后,一个蘑菇状烟云腾空而起,中国爆作了一颗原子弹.这一声巨响,在打开通向世界强国之门的同时,也树起了一座丰碑,它记录下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无私奉献,谱写了一支可歌可泣的创业曲。几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回首那段艰苦卓绝的“秘密里程”,便可以在众多的奉献者中,看到一位瘦弱而执著的身影,她就是女学部委员王承书.在核物理领域,王承书默默工作了几十个春秋,为提前完成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装料计划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国铀同位素分离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基础,培育了队伍.
1992 Vol. 4 (02): 3-4 [摘要] ( 6307 ) [HTML 1KB] [PDF 245KB] ( 905 )
5 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皮埃尔—吉勒·德燃纳
赵静安
一、德燃纳的简历及其在物理学中的贡献皮埃尔-吉勒·德燃纳(Pierre Gilles de Gennes)1932年生于法国巴黎.1955—1959年在原子能中心(Saclay)作研究工程师,从事中子散射和磁学方面的研究工作.随后在Berkeley完成博士后和进行高级研究或工作访问.1961年被聘为奥塞巴黎大学固体物理学助理教授,讲授金属与合金的超导理论.1968年他的研究方向转向液晶物理方面,1971年被聘为法兰西学院教授,在此期间他组建了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液晶研究组,后来在液晶物理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并把研究内容扩展到聚合物液晶.自1976年以来就在巴黎物理和化学研究所任所长.从1980年起他的兴趣转移到界面问题,特别是在浸润动力学方面.最近他特别关注附着力的物理和化学问题.
1992 Vol. 4 (02): 5-8 [摘要] ( 1953 ) [HTML 1KB] [PDF 465KB] ( 1001 )
8 《光学》
德云
光学是物理学中发展较早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光的本性、光的发射、传播与接收的基本规律,光和其他物质间相互作用所遵循的规律及其应用。
1992 Vol. 4 (02): 8-8 [摘要] ( 1780 ) [HTML 1KB] [PDF 133KB] ( 952 )
9 关于τ轻子质量测定
漆纳丁
从读者给《现代物理知识》杂志的来信中得知,众多高能物理界同行和广大爱好者有兴趣了解在我们这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将要进行的测量τ轻子质量实验的背景.我代表北京谱仪合作组(Beijing Spec-trometer Collaboration)的同事向大家作个简略的介绍.
1992 Vol. 4 (02): 9-10 [摘要] ( 1967 ) [HTML 1KB] [PDF 252KB] ( 896 )
10 STM在微细加工中的应用
王大文,白春礼
已提出的各种可能机理有束流引起的化学反应,高电流密度使表面局部区域内原子加热导致的局部原子的蒸发、熔化、再结晶等,有些结构可能是由于污染物或针尖材料在表面上的沉淀而产生的.当样品表面有覆层或处于特定的气体或液体氛围下时,用STM仍可在其上产生各种细微结构,其主要方法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电子束光刻,其二是电子束辅助淀积和刻蚀,以下分别进行讨论。
1992 Vol. 4 (02): 10-13 [摘要] ( 2118 ) [HTML 1KB] [PDF 1545KB] ( 1046 )
14 一个了解宇宙的新窗口——分子天体物理学进展介绍
李守中
50年以前,人们对太阳系以外的化合物几乎一无所知.那时的天体化学主要是通过中性或电离的原子光谱来了解宇宙中元素的成分、比例及分布并根据核物理知识研究元素的演化.著名的天文学家爱丁顿在1937年曾提出星云中相当大部分的物质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存在.但同时他说:“我在写到分子时是很胆怯的,因为我还没有摆脱‘原子是物理而分子是化学’这种传统.”
1992 Vol. 4 (02): 14-15 [摘要] ( 2176 ) [HTML 1KB] [PDF 242KB] ( 883 )
17 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模型
丁亦兵
“标准模型”是用来描写一种量子理论的术语,这种理论包括了强相互作用理论(量子色动力学)和弱电统一理论.图中也把引力相互作用包括了进来,尽管它不属于标准模型.
1992 Vol. 4 (02): 17-18 [摘要] ( 2142 ) [HTML 1KB] [PDF 1810KB] ( 960 )
19 黑洞的“解剖学”
卞毓麟
1915年,36岁的爱因斯坦创立了广义相对论.我们不妨说,这种关于时空与引力的崭新理论的精髓乃是:物质告诉其周围的时空如何弯曲;弯曲的时空则告诉其中的物质如何运动.这两句话的前一句说的是:在离任何质量(即引力源)都极其遥远的地方,时空是平坦的;但当你趋近一个大质量的物体(即强引力源)时,你就会发现那里的时空曲率在逐渐增大,引力场越强,时空的弯曲也越显著.第二句话说的是:在弯曲的时空中,物体总是沿着有可能遵循的各种路径中的最短者运行,犹如在平坦时空中物体永远沿直线行进一般.
1992 Vol. 4 (02): 19-22 [摘要] ( 1894 ) [HTML 1KB] [PDF 387KB] ( 999 )
23 从空间天文展望九十年代天文学的进展
李竞
天文学是一门观测科学,空间天文时代的天文学仍然如此.天文学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探测宇宙的能力、技术和方法的进展的历史.地面的传统的和经典的天文观测,追求的是看得更远、看得更准、看得更清楚.为此就要不断地提高贯穿本领,提高空间分辨力和时间分辨力.空间天文学除了上述那些目标外,还能在空间观察到为地球大气所屏蔽的宇宙伽马、X、远紫外和远红外辐射,并能不分昼夜地连续对天体和宇宙巡视.
1992 Vol. 4 (02): 23-26 [摘要] ( 1845 ) [HTML 1KB] [PDF 490KB] ( 862 )
26 理论物理所专题讲座(Colloquium)简况
童述
去年9月13日,北京大学物理系高崇寿教授应邀作了专题报告《夸克胶子等离子体》。众所周知,我们生活的物质世界以三种形态存在:固态、液态和气态.实验上实现的电离等离子体可以称为物质的第四种态.近年来,物理学家提出还可能存在第五种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plasma,简称QGP).
1992 Vol. 4 (02): 26-27 [摘要] ( 2258 ) [HTML 1KB] [PDF 249KB] ( 1010 )
28 往事回忆
卢鹤绂
1976年秋,文化大革命结束,理科大批判组撤销.1975至1985年我被选为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其后被选为其名誉理事长.由于逐渐对外开放,我受命多次接待科学界上层外宾(包括杨振宁、李政道),并在市内主持其学术报告.在担任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期间,我积极支持组织“近代物理讨论班”,主持一系列关于粒子理论的讲座,后来不少活跃在粒子物理领域的研究人员就是听了这些讲座产生兴趣的.1978年我应《自然杂志》要求撰写了《蓬勃发展的现代物理学》长篇文章,在其5月创刊号发表.1978年底我还应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的要求,撰写了《高能粒子物理学漫谈》一书,1979年11月出版.
1992 Vol. 4 (02): 28-29 [摘要] ( 1715 ) [HTML 1KB] [PDF 256KB] ( 927 )
30 前景诱人的空间制药
奇云
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茫茫宇宙空间正逐步成为人类大显身手的理想之处.特别是近年来火箭技术的发展,航天器制造技术的完善和突破,为人类在空间制药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空间制药,具有地球上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如失重、高真空、强辐射、无菌等.利用这些特殊条件,可以在空间制造出地球上无法生产或难以生产的特殊药物.“纯度”这个因素,对制药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知道,药物分子是一种特殊分子,杂质分子与药物分子很相似.提纯药物,就是将有用的药物分子和杂质分子分开.提纯药物常采用“电泳法”.在电泳提纯过程中,关键是带电分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液体的粘滞力的平衡作用.在地面上应用电泳法提纯时,液体微小的流动就会扰乱上述两种力的平衡,而使各种分子混杂起来,从而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纯度.
1992 Vol. 4 (02): 30-31 [摘要] ( 1938 ) [HTML 1KB] [PDF 251KB] ( 925 )
31 成功说
秋埔
业精于勤。多数科学家并不都是才华横溢,唯有勤奋、好学,才有希望获得成功。正如爱迪生所说:“成功只属于那些为之流血洒汗的人。”
1992 Vol. 4 (02): 31-31 [摘要] ( 1609 ) [HTML 1KB] [PDF 136KB] ( 994 )
32 受控核聚变——现代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前沿领域(之六)
朱士尧
六、各种形式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要想真实地了解聚变装置中的高温等离子体的运动规律,的确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发展等离子体诊断技术的目的就是设法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等离子体的内部状态,例如中子温度、离子温度、等离子体电流和磁场的大小及空间分布;了解各种输运过程的特点,各种波动过程和不稳定性的模式及其增长率,以及等离子体的约束时间等.在受控核聚变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研制新的诊断技术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有些刚出现的新技术很快就被应用到等离子体诊断方面.激光技术便是一个例子.
1992 Vol. 4 (02): 32-34 [摘要] ( 1925 ) [HTML 1KB] [PDF 357KB] ( 877 )
36 北京同步辐射实验室EXAFS实验装置
谢亚宁
早在本世纪20年代,人们巳经通过实验发现,物质对X射线的吸收曲线在吸收限的高能一侧,不是单调变化,而有振荡现象.
1992 Vol. 4 (02): 36-37 [摘要] ( 2348 ) [HTML 1KB] [PDF 230KB] ( 868 )
37 我的好老师
赵宗贤
《现代物理知识》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们学生最欢迎的课外读物,我们师生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2 Vol. 4 (02): 37-37 [摘要] ( 1628 ) [HTML 1KB] [PDF 122KB] ( 854 )
38 漫话插入元件
石才土
同步辐射是本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光源,具有亮度高、波长(从红外到X光波段)连续可调、准直性好、完全确定的偏振度、洁净的工作环境(优于10-9的真空度)、快速而精确的光脉冲时间结构等一系列优点,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业、材料科学、冶金、能源、地矿、微电子、化工等多学科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早年用于高能物理实验研究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所产生的同步辐射虽然远远优于其它辐射光源,但从其本身的条件考虑,仍然是不大理想的.因为这样产生的同步辐射是由储存环中的弯转磁铁产生的,利用弯铁作为同步辐射光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对弯转磁铁来说,其主要作用是维持储存环中电子束流在封闭的真空管道内循环,应满足储存环上的物理要求,因而同步辐射仅是其一种副产品.由下式可知:B[T]ρ[m]=3.336E[GeV].式中B为弯铁磁场,ρ为弯转半径.
1992 Vol. 4 (02): 38-40 [摘要] ( 1595 ) [HTML 1KB] [PDF 335KB] ( 874 )
40 寄语我的学生
熊钰庆
毋庸讳言,物理学正面临着重大的突破,但是有幸工作在物理学前沿的人毕竟是少数.科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科学的本身,而在于造福人类.对于大多数物理工作者,如果能认识以下两方面工作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做些创造性的工作,定能对祖国、对人类作出有意义的贡献:其一是学科的交汇处有新天地.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乃至社会科学的交叉,为物理学研究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物理学向其他学科的渗透、边缘学科的建立,正召唤着大批的能人志士.
1992 Vol. 4 (02): 40-40 [摘要] ( 1764 ) [HTML 1KB] [PDF 138KB] ( 893 )
40 退稿之后
清明
那还是在抗日战争年代,王检昌流离到遵义,依旧考虑中微子实验的验证问题.
1992 Vol. 4 (02): 40-40 [摘要] ( 1491 ) [HTML 1KB] [PDF 144KB] ( 704 )
40 一本雅俗共赏的好杂志
麦振洪
我是《现代物理知识》的一名热心记者。它是一份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雅俗共赏的好杂志。
1992 Vol. 4 (02): 40-40 [摘要] ( 1417 ) [HTML 1KB] [PDF 138KB] ( 808 )
41 现代物理信息
张杨
1.首次测量Ω-的磁矩.用极化中性束的自旋转移反应产生了24700个Ω-.
1992 Vol. 4 (02): 41-42 [摘要] ( 1860 ) [HTML 1KB] [PDF 246KB] ( 777 )
43 今日中国物理
清明
1 中科院物理所已获41项专利权据《物理所简报》报道,截止去年底统计表明,中科院物理所累计申请了73项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已获得41项专利权,其专利申请数量和批准量在中科院系统名居榜首.该所去年申请专利的项目有:《混合相固体电介质全固态室温锂蓄电池》、《机动车辆制动系统的随车实时检测显示装置》、《用于纤维、纺织品改进的等离子体处理方法》、《一种新型粘结型铁基稀土永磁体及其制造方法》、《一种采用正弦运动的软动作快门》、《抗干扰交流稳压调压电源》、《大能量充磁退磁机》、《波纹管消回差传动机构》、《新型高效双相位共轭器》、《单极性磁处理装置》、《一种采用正弦运动的软动作快门》。
1992 Vol. 4 (02): 43-43 [摘要] ( 1825 ) [HTML 1KB] [PDF 144KB] ( 748 )
44 今日国外物理
梅岭
1 欧洲14国首次进行受控核聚变实验据日本NHK新闻报道,由欧洲14国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于去年11月9日在英国牛津郡卡勒姆的联合欧洲核聚变实验环形装置(JET)中,将0.2克氘与1.2克氘放入高压真空容器内,加热到摄氏3亿度,使核聚变温度超过太阳中心温度20倍,持续时间只有两分钟,成功地实现了重氢(氘)与氚的受控核聚变反应试验,能在1秒钟内产生100万瓦特的电能.科学家们在重达3500吨JET聚变实验装置里,首次增加了氚,其含量占混合燃料的14%;若氚与氘比例达到1:1,所产生能量的效率将会更高.
1992 Vol. 4 (02): 44-44 [摘要] ( 1556 ) [HTML 1KB] [PDF 137KB] ( 852 )
47 动力来自热爱与向往
王泰然
在进中学以前,我对自然科学就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课是我最喜欢的一门课程.课堂、课外小组、少年科普读物都成了我知识的来源.自从初中开设物理课之后,我对自然科学的注意力开始集中了.
1992 Vol. 4 (02): 47-47 [摘要] ( 1640 ) [HTML 1KB] [PDF 137KB] ( 935 )
47 给新增学部委员致敬信
吴水清
尊敬的学部委员:新松高千尺,满园春色来,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时刻,迎来了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增选工作的胜利结束。《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怀着崇敬的心情,向敬爱的教授先生——您,表示热烈的祝贺!真诚祝贺您当选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委员!真诚盼望您进一步指导《现代物理知识》各项工作!
1992 Vol. 4 (02): 47-47 [摘要] ( 1471 ) [HTML 1KB] [PDF 480KB] ( 924 )
48 打开一个透明的窗口
杨揆一
斯坦德福大学的物理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使气体原子透过特定波长的光线的途径,这种特定的波长就是气体原子正常吸收的波长.他们收到这种异乎寻常的效果是用一个强激光束与原子吸收光的典型量子力学过程干涉而产生的.S.E 哈里斯等人在1991年5月20日的《物理评论通讯》上报告了他们对锶的气化物电磁诱发出透明性的第一次观察.
1992 Vol. 4 (02): 48-48 [摘要] ( 1625 ) [HTML 1KB] [PDF 118KB] ( 813 )
48 虽老尚需自强不息
孙沩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授,谈不上多少治学与成功,我的教学经验是教什么课就全心全意扑在上面,备课尽量充分,把问题的各个方面都想到、查到,讲的时候就感到很自由,有把握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信心.谈到科研工作,十年浩劫之前我是从事实验核物理方面的,可惜初步入门、即遭打击.动乱期间进入半导体生产线劳动,无意中接触了可靠性问题,从此开始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物理研究工作,至今将近二十年.
1992 Vol. 4 (02): 48-48 [摘要] ( 1657 ) [HTML 1KB] [PDF 118KB] ( 771 )
48 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节操
王志符
坚持真理,同时认识到世上没有从不犯错误的人.
1992 Vol. 4 (02): 48-48 [摘要] ( 1520 ) [HTML 1KB] [PDF 393KB] ( 817 )
2 学部委员李林教授答本刊记者问
芜茗
(1)物理是什么?它究竟包括哪些内容?答: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内部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包括有高能物理、凝聚态物理、生物物理等.
1992 Vol. 4 (02): 2-2 [摘要] ( 1499 ) [HTML 0KB] [PDF 429KB] ( 876 )
45 X射线的发现
郭奕玲
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在瑞典为他举行的诺贝尔奖发奖宴会上说过:“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基础,特别是物理学是从实验产生的.”自从伦琴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奖以来,已经有94人因杰出的实验工作而获奖,占九十年获奖总数的67.1%.这充分说明实验在现代物理学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作用.鉴于此,本刊新辟《荣获诺贝尔奖的著名实验》栏目,除了介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生平事迹与科学贡献外,还将分析这些实验的物理思想。发展渊源和深远影响,并刊发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图片资料.希望广大读者能从中温故知新,获得启迪,增进对物理实验的认识与喜爱.
1992 Vol. 4 (02): 45-47 [摘要] ( 1629 ) [HTML 0KB] [PDF 1312KB] ( 818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