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2005年 17卷 02期 刊出日期 2005-04-18


2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
图1.标准模型全程拟合给出的MH和Mt之间的约束图图2.e++e-→Z0+H过程的模拟事例显示图以及反冲质量谱图3.下一代直线对撞机的电子-正电子对撞区示意图图4.模拟得到的一个喷注(局部)在径迹室和量能器中的联合显示
2005 Vol. 17 (02): 2-2 [摘要] ( 2259 ) [HTML 0KB] [PDF 186KB] ( 900 )
3 量子宇宙——21世纪粒子物理学的革命
江向东,黄艳华,陈和生
本文编译自美国高能物理顾问委员会(HEPAP)出版的《量子宇宙(QuantumUniverse)》一书。它是根据美国能源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要求编写的科普读物。微观量子世界和宏观宇宙学研究的交叉对21世纪的粒子物理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孕育着一场深刻的革命。此书论述了粒子物理学面临的9个重大问题,并结合美国高能物理实验研究计划进行讨论。
2005 Vol. 17 (02): 3-11 [摘要] ( 2387 ) [HTML 0KB] [PDF 4241KB] ( 1337 )
12 核反应堆简介
安鹏
说起核反应堆,你一定不陌生。大亚湾、秦山早已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燃料棒、控制棒、一回路、二回路这些名词你可能也听说过一些,核电站、核潜艇都是电视节目里的常客,当然,还有令人不愉快的一些事故,都与核反应堆有密切的关系。但这并不是核反应堆的全部,除了这些,它还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方面。下面,我们就从它的物理原理谈起。
2005 Vol. 17 (02): 12-17 [摘要] ( 2084 ) [HTML 0KB] [PDF 2563KB] ( 1243 )
17 优势设计中的广义物理效应
王培霞,贾育秦
"优势设计"区别于"常规设计"和"创新设计",从基本思想上看,主要在于它是一种面向市场争取竞争优势的设计。其基本思想完全不同于以个人兴趣出发的设计,或为追求某种品味的设计,也不是单纯追求创新的设计,优势设计是一种对自然法则及物质物理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优势发现和发展战略。机械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实现动作功能(包括传递运动和力)和工艺功能,这两种功能都是物理学行为。
2005 Vol. 17 (02): 17-19 [摘要] ( 1983 ) [HTML 0KB] [PDF 1412KB] ( 1259 )
19 从"太空屋"到Neumayer-Ⅲ南极站
周道其
到2008年德国一座新型Neumayer-Ⅲ南极站将投入运行,不排除将采用最先进工艺建造这座南极站的可能性,该工艺最初由欧洲航天局在"太空屋"(SpaceHouse)计划范围内研制。专门从事极地和海洋研究的阿尔弗勒德·韦格纳研究所(德国不来梅港)在2001年提出在南极建造"太空屋"的设想.
2005 Vol. 17 (02): 19-19 [摘要] ( 2137 ) [HTML 0KB] [PDF 470KB] ( 997 )
20 浅谈CT
宋钢,邓小玖
CT(ComputedTomography)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技术的简称,它是自X射线在医学领域应用以来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是近代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和X射线成像检查技术相结合的产物。CT的发展历程CT图像是通过数学重建技术完成的。早在1917年,奥地利数学家J.Radon就从数学理论上证明了二维或三维物体可以通过其无限多个投影的集合唯一地重建图像。1938年德国的CabrielFrank首先在X线诊断中用光子方法进行图像重建。
2005 Vol. 17 (02): 20-22 [摘要] ( 2362 ) [HTML 0KB] [PDF 1044KB] ( 1060 )
23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所发生的物理现象
王廷江,杨丽珊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人们肉眼所看见的太阳表面,叫太阳的光球层,其有效温度为5762K,厚度约500千米,太阳辐射的绝大部分能量都是从这里发出。地球是被一层约1000千米厚的气体所包围,该层气体称大气层。太阳辐射通过大气层过滤照射到地面,是地球上主要能量来源,也是被动遥感系统中主要的辐射源。
2005 Vol. 17 (02): 23-24 [摘要] ( 2739 ) [HTML 0KB] [PDF 859KB] ( 1482 )
25 ILC——TeV能量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计划
童国梁
2004年8月20日,在北京举行的第32届世界高能物理大会结束的前两天,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ICFA)主席乔纳森·多芬(JonathanDorfan)在大会上宣布:国际未来加速器委员会已经批准了国际技术推荐专家委员会(InternationalTechnologyRecommendationPanel)的推荐,专家委员会正式推荐在未来的正负电子直线对撞机上采用"冷技术"。
2005 Vol. 17 (02): 25-31 [摘要] ( 3153 ) [HTML 0KB] [PDF 3314KB] ( 1298 )
31 分析超纯材料成分新工艺
周道其
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所(NIST)专家研制成一种专门的程序保障系统,它能查明超纯材料和合金中存在的极少量杂质。该所提出的程序包分析了利用光栅扫描电子显微镜收集的资料,这种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可归结为:对被研究样品辐射一电子束,随后记录反射的电子和二次电子,并且进行X光分析.
2005 Vol. 17 (02): 31-31 [摘要] ( 2270 ) [HTML 0KB] [PDF 468KB] ( 1092 )
32 重整化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柴立和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想知道上帝是如何创造这个世界的。我对这个或那个现象、这个或那个元素的谱并不感兴趣。我想知道的是他的思想,其他的都只是细节问题。"作为科学家,肯定醉心于探索这种基本思想的感受,那么大自然究竟是按照什么基本思想和规则设计的呢?重整化思想可能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候选者。
2005 Vol. 17 (02): 32-35 [摘要] ( 1927 ) [HTML 0KB] [PDF 1950KB] ( 1379 )
36 从单摆看混沌
陈世鸥
众所周知,当单摆在摆角很小时,其运动可以看作简谐振动,用简单的线性微分方程即可描述。但在摆角很大时,其动力学行为就必须要用非线性方程才能描述了。考虑既受外界周期性驱动力,同时又受阻力的情况,单摆的运动方程可写为:(1)其中ω0=g/l为单摆的固有频率,r为阻力系数,Ω0为驱动力的角频率,F为外界驱动力的幅值。
2005 Vol. 17 (02): 36-38 [摘要] ( 2522 ) [HTML 0KB] [PDF 1145KB] ( 1193 )
38 导弹克星——粒子束武器
储德林,江海燕,张强华
自从原子弹发明以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迄今先后出现了4代原理不同的核武器。第一代是原子弹;第二代是氢弹;第三代是单项功能强化的核弹,典型代表有:中子弹、冲击波弹、钻地弹、电磁脉冲弹等.
2005 Vol. 17 (02): 38-39 [摘要] ( 3179 ) [HTML 0KB] [PDF 970KB] ( 1027 )
40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及其工业应用
王良,夏磊,唐晓亮,邱高
阻挡放电,也被称为介质阻挡放电或无声放电,它是一种由两个平行的平面电极或圆柱形电极间至少存在一个独立的介质层,并在交流供电条件下的放电情况(图1)。这种放电的主要优点在于可在大气压气体中产生非平衡态等离子体条件,并且这还是一种经济可行的好方法,因此它已经在许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2005 Vol. 17 (02): 40-43 [摘要] ( 2739 ) [HTML 0KB] [PDF 1677KB] ( 1064 )
43 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照亮人类的未来
庾晋
我们知道,发光是一种能量转换现象。当系统受到外界激发后,会从稳定的低能态跃迁到不稳定的高能态。当系统由不稳定的高能态重新回到稳定的低能态时,如果多余的能量以光的形式辐射出来,就产生发光现象。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利用注入PN结的少数载流子与多数载流子复合,从而发出可见光,是一种直接把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发光器件。
2005 Vol. 17 (02): 43-47 [摘要] ( 2097 ) [HTML 0KB] [PDF 2329KB] ( 1526 )
47 基于IDL的遥感影像特殊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芮建勋,徐雷振
地球表面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所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巨系统。地表表面形态各异,地物的电磁辐射与反射特征不同,况且同一地物在不同时段的电磁辐射特征会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地表小尺寸、特殊地物的光谱信号比较弱,而这些微弱信息可能对描述地表特征及其规律更加有用。
2005 Vol. 17 (02): 47-49 [摘要] ( 1910 ) [HTML 0KB] [PDF 1221KB] ( 1525 )
49 微型"生命分析器"将飞向火星
周道其
美国宇航局计划在2009年对火星进行再一次探测,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微型实验室--"生命分析器"(Lifechip),专门用来寻找火星上存在生命的生物迹象。生命分析器可以记录火星土壤中右氨基酸和左氨基酸的相对含量,科学家认为,其中若有一种氨基酸占优势则是火星上存在生命正确无误的特征,至少是在遥远的过去存在过生命。
2005 Vol. 17 (02): 49-49 [摘要] ( 1989 ) [HTML 0KB] [PDF 460KB] ( 846 )
50 用Excel测试李萨如图形实验得出的新结论
吉莉,刘景旺,孙光东
两个相互垂直的简谐振动,当它们的频率比是简单的整数比时,合成振动的轨迹是稳定的闭合曲线叫做李萨如图形。设有两个互相垂直的简谐振动,分别在x、y轴上运动,它们的简谐振动方程为:x=A1cos(ω1t+(?)1)y=A2cos(ω2t+(?)2)其合成振动的轨迹即李萨如图形的形状由两分振动的频率比、振幅比、初相位决定。
2005 Vol. 17 (02): 50-51 [摘要] ( 4433 ) [HTML 0KB] [PDF 798KB] ( 1235 )
52 物理教学环节中引入新课的创新设计
胥龙军
正确认识和理解物理教学过程,掌握和运用物理教学原则,对于有效地进行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关于教学过程的理论、规律和特点,历来是教学论研究的重要领域。"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不同的内容。
2005 Vol. 17 (02): 52-54 [摘要] ( 2085 ) [HTML 0KB] [PDF 1436KB] ( 1183 )
54 教学中三棱镜光的色散与复合之实验研究
王绍符
人们常说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这一般是指人文历史说的,其实科学史也一样,往往记录的是一些大师们的成功业绩,而很少谈及失败者的教训。然而往往吸取失败者的教训对后人更有用,不然会使人一再地重复前人的覆辙。现在就有一个例子,直到今天人们还在重复着300多年前的失误,且不能自拔。
2005 Vol. 17 (02): 54-57 [摘要] ( 1931 ) [HTML 0KB] [PDF 1723KB] ( 1104 )
57 封底照片说明
李博文
2004年11月20日,被命名为"雨燕"的伽马射线探测器,搭乘"德尔塔2"火箭升空,它将用于搜寻宇宙中的伽马射线暴,并揭开伽马射线暴与黑洞诞生的关系之谜。
2005 Vol. 17 (02): 57-57 [摘要] ( 1878 ) [HTML 0KB] [PDF 396KB] ( 1170 )
58 风筝实验·雷电现象·避雷针
周长春
一、放电现象--类比猜测1743年~1744年间,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在费城和波士顿看到了来自苏格兰的斯宾塞(A.Spence)博士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所做的简单的电学实验时,心里激起了强烈的探求欲望。他买下了全部展品,开始研究电学问题,一位他在伦敦英国皇家学会结识的朋友柯林森(PeterCollinson)得知此事后,给富兰克林寄来了一批电学著作、莱顿瓶和一些摩擦起电的设备,并在信中介绍了使用方法。
2005 Vol. 17 (02): 58-60 [摘要] ( 2131 ) [HTML 0KB] [PDF 1405KB] ( 1073 )
60 法拉第在电磁理论发展中的作用
刁述妍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现代化的年代,拥有了现代化的家用电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科研设备……由于电能的开发和广泛应用,过去许多令人神往的幻想已经变成了现实,这一切都源于电磁学的飞速发展。法拉第是电磁学的奠基人之一,在电磁学的发展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5 Vol. 17 (02): 60-61 [摘要] ( 1807 ) [HTML 0KB] [PDF 932KB] ( 1119 )
62 漫谈核能的历史
韦中燊
1942年12月,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在美国诞生,其输出功率只有0.5瓦,但它开启了原子能时代的新纪元。原子能,即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将是人们解决目前能源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人们对于核能的认识和利用却走过了一个漫长的道路。开启原子世界之门--放射性及电子的发现19世纪,科学家们一般都认为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
2005 Vol. 17 (02): 62-64 [摘要] ( 1940 ) [HTML 0KB] [PDF 1383KB] ( 942 )
64 核磁共振与诺贝尔奖
姜广智
2003年10月6日,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宣布:2003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授予美国化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物理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以表彰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迄今为止,已有10位科学家因在核磁共振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而荣获诺贝尔奖。
2005 Vol. 17 (02): 64-66 [摘要] ( 3072 ) [HTML 0KB] [PDF 1410KB] ( 1109 )
66 物理学家的社会责任
李学潜,王青
我们谈到物理学家的责任,人们立刻会想到的是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利用物理规律为人类造福,在漫长的征途上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毋庸置疑,争取达到当代的顶峰,这是任何一个科学家的天职。但是我们在这个短文中要谈的是物理学家的另一个职责,即对社会的责任。许多社会现象表明,广大的群众对科学了解还是非常肤浅的。其实不仅在中国是这样,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美国,情况也并不好太多。
2005 Vol. 17 (02): 66-68 [摘要] ( 2119 ) [HTML 0KB] [PDF 1420KB] ( 1070 )
68 科学思想的火花照亮人类智慧的星空
王汉卿
当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满天阴霾,空气沉闷,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欲摧"。突然,一声霹雳,一道强光划破长空,照得天空和大地无比灿烂。天上的云层,地上的山水,像水洗过一样,尽收眼底。这就是闪电,是云层与云层之间,云层与大地之间由火花放电产生的巨大的电火花。
2005 Vol. 17 (02): 68-70 [摘要] ( 1793 ) [HTML 0KB] [PDF 1387KB] ( 1018 )
71 科学家利用激光束首次提起纳米管
周道其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科学家与Arryx公司专家一起共同研制成一种新工艺,该工艺将来可用来研制以纳米管为基础的超高速芯片。问题在于,现在采用的所谓原子力显微镜方法是唯一的方法,借助于这方法成功地在空间确定纳米结构方位,但是这一过程劳动量大和代价高昂。
2005 Vol. 17 (02): 71-71 [摘要] ( 1717 ) [HTML 0KB] [PDF 429KB] ( 886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