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04年 16卷 06期 刊出日期 2004-12-18
论文
论文
3
破解太阳中微子失踪之谜
张贺,邢志忠
2001至2003这3年时间里,太阳中微子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一个困扰了物理学家40年的难题被漂亮地解决了。这个难题的解决对于物理学和天文学来说都非常重要。本文将简要回顾3年来关于太阳中微子研究的惊人进展。太阳中微子的产生20世纪上半叶,物理学家们普遍相信太阳发光图1太阳内部的典型核聚变反应是由于其内部不断发生从氢到氦的核聚变反应。根据这一理论,在太阳内部每4个氢核(即质子)转化成1个氦核(4He)、2个正电子(e+)和2个神秘的中微子(νe),见图1所示。
2004 Vol. 16 (06): 3-6 [
摘要
] (
2445
) [
HTML
1KB] [
PDF
214KB] (
1442
)
6
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研制太空用核反应堆
周道其
美国宇航局准备在2011年向木星发射研究其3颗被冰层覆盖的卫星———木卫四、木卫三、木卫二的JupiterIcyMoonsOrbiter(JIMO)太空探测器上安装一台电离子发动机,发动机能量将由核反应堆提供。选取这样的方案是因为,太阳能电池板产生的电能(木星区域的太阳光远比地球上少)不能满足JIMO探测器整个系统的完全需要。显然,对安装在太空探测器上的核反应堆在质量上有严格限制,以便能使支载火箭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2004 Vol. 16 (06): 6-6 [
摘要
] (
2086
) [
HTML
1KB] [
PDF
82KB] (
1602
)
7
卡西米尔效应浅析:机理、测量与意义
李维,霍光耀
如果让两块金属面板在真空中相对放置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你的第一反应也许是“根本不会有任何事情发生”。而实际上,两块金属面板将由于真空的存在而相互吸引。这一令人惊奇的现象是由荷兰理论物理学家亨德里克·卡西米尔(HendrikCasimir)于1948年最先预言的,这种现象现在被称为卡西米尔效应。真空中两个金属面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被称为卡西米尔力。卡西米尔效应是一种有关真空涨落的量子现象。一、卡西米尔效应的机理在早期的经典力学中,真空的概念是很简单的。如果一个容器倒空其内的所有物质并将其温度降低到绝对零度,则容器内部所剩余的空间即为真空。
2004 Vol. 16 (06): 7-8 [
摘要
] (
3149
) [
HTML
1KB] [
PDF
422KB] (
4005
)
9
太空旅行真能延缓人的衰老吗
赵勋国
一相对论认为,一切发生在运动物体上的过程,在静止观测者看来,都会变慢,这就是相对论中十分重要的“时间变慢”效应,这一效应的定量关系是:Δt′=Δt1-v2/c2(1)式中Δt′是运动物体上时钟的时率,Δt是静止物体上时钟的时率,v是运动物体的速度,c是光速(30万千米/秒)。假设有一对孪生兄弟甲和乙,在他们满20岁那天,甲乘飞船离开地球去太空旅行(飞行速度v=0.8c),乙留在地球上。在乙满60岁那天,甲结束太空旅行回到地球,这时地球上的人根据式(1)知道,甲在飞船上才度过了24年。
2004 Vol. 16 (06): 9-12 [
摘要
] (
2283
) [
HTML
1KB] [
PDF
259KB] (
1790
)
13
时钟与计算机网络中的时钟同步
冯积社
计算机中的时钟几乎所有的计算机中都会有专用线路用于计时,人们也常用“时钟”(clock)来称呼它;其实,应该称为“计时器”(timer)。计算机中的计时器是一个经过精密加工的石英晶体,这种石英晶体在有电压的作用时,会以非常良好的固定频率发生振荡,相应地对每一个石英晶体赋予两个记录器:一个称为计数器,另一个称为复位计数器。晶体每发生一次振荡计数器就会减少一个单位,当计数器上的数值变为零时,系统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个中断,并通过复位计数器将计数器的值恢复到初始值,这样就可以设计出每秒产生60次中断(或想要的次数的中断)的频率的“计时器”.
2004 Vol. 16 (06): 13-15 [
摘要
] (
2300
) [
HTML
1KB] [
PDF
176KB] (
1506
)
15
地球是怎样称量的
韩吉辰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非常巨大的球体。第一个测量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1798年,他通过巧妙实验,间接测量出地球巨大的质量数值,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几乎无法攻克的难题1731年10月10日,亨利·卡文迪许诞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中,这个家族地位非常显赫,家财豪富。但是他从小却十分喜爱读书,富于幻想,求知欲强。青少年时期打下的牢固基础,对他一生中在科学上取得的成就有很大的作用。卡文迪许生活的年代,正是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的时期,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称出地球质量”就是最著名的一个。
2004 Vol. 16 (06): 15-16 [
摘要
] (
2116
) [
HTML
1KB] [
PDF
115KB] (
1522
)
17
居住空间照明眩光问题分析
谢浩
眩光及其产生原因国际照明委员会(CIE)编辑的《国际照明工程词汇》中对于眩光作了以下的定义:“眩光是一种视觉条件。这种条件的形成是由于亮度分布不适当,或亮度变化的幅度太大,或空间、时间上存在着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或降低观察重要物体的能力,或同时产生这两种现象。”眩光就是通常所说的“晃眼”,它会使人感到刺眼,引起眼睛酸痛、流泪和视力降低,甚至可因明暗不能适应而丧失明视能力。眩光有两种:直接眩光和反射眩光。由高亮度光源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内所引起的眩光称为直接眩光;光源通过光泽表面,特别是抛光金属如镜面反射进入人眼引起的眩光称为反射眩光。
2004 Vol. 16 (06): 17-18 [
摘要
] (
2531
) [
HTML
1KB] [
PDF
178KB] (
2241
)
19
现代血流测量方法
吴运平,陈立波,童家明
血液动力学和血液流变学是医学研究的重要方面。血流的测量对于检查心血管功能,诊断血管疾病等都有实际价值。特别是微循环的血流信息,将为了解微循环生理机理,观察微循环障碍,研究药理提供必要可靠的依据。传统的血流计量方法有:(1)注入示踪法:将某些示踪物质(如荧光物质、染料等)注入血管,然后测其移动的速率,典型方法有费克氏(Fick)方法、快速注入指示剂稀释法等。(2)容积法:将某一器官或机体某一部分的静脉回流阻断,则在阻断期间,该器官组织的容积变化将代表该时间内进入这部分组织的血量。
2004 Vol. 16 (06): 19-21 [
摘要
] (
2740
) [
HTML
1KB] [
PDF
206KB] (
2163
)
21
声乐的颤音与调幅波
钟育乔,杨蕾
当歌星放声歌唱,发出某一音阶的较长乐声时,常常能听到一种音量上有缓慢节律变化的、富有弹性的声音。在声乐中称为颤音(Vibrato)或“揉弦效应”。初学者模拟这种声音时,刻意去调控音量的起伏,却往往发出生硬的抖音,有人戏称为“打摆子”。其实,歌唱家并没有刻意去做作,而是通过科学的发声训练而获得的发音效果。为什么他们能发出如此自然而动听的颤音?唱歌除了要运用好人体中各个部位的共鸣器———如胸腔、腹腔、口腔、鼻腔、鼻窦、额窦等等以获得浑厚、嘹亮的声音外,最重要的发声器官就是一对声带。
2004 Vol. 16 (06): 21-22 [
摘要
] (
2320
) [
HTML
1KB] [
PDF
406KB] (
2218
)
23
量子密码技术开辟通信安全新时代
屈平,方芳
2004年6月3日,世界上第一个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城正式投入运行。主持这套网络建设的是美国BBN技术公司。新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已成功地实现了该公司与哈佛大学之间的连接,不久将延伸至波士顿大学。新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与现有因特网技术完全兼容,网络传输距离约为10千米。这个由美国BBN技术公司研发的量子密码通信网络和现有的宽带网并没有太大的不同———采用普通光纤传输数据,并且与普通网络完全兼容。与普通网络不同的是,该网络中传输的数据采用了量子密码技术进行加密。
2004 Vol. 16 (06): 23-25 [
摘要
] (
2168
) [
HTML
1KB] [
PDF
142KB] (
2003
)
25
复杂性科学的几大学派及其研究特点
柴立和,杨战
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出现了一门新学科———复杂性科学,它致力于复杂系统理论与现有传统学科交叉的研究,目前已掀起了一股研究复杂性和非线性问题的热潮,数学家、物理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和计算学家等都在共同开展这一问题的研究,复杂性科学将成为一个驾驭在21世纪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高新领域之间的一个横断学科,被誉于“21世纪的科学”。本文从哲学角度分析了现代科学中还原论和简单性思维方式的起源以及复杂性科学诞生的背景,研究了目前复杂性科学研究的几大学派的基本特征,指出应汲取各大学派的优点,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我国的复杂性科学研究。
2004 Vol. 16 (06): 25-30 [
摘要
] (
2054
) [
HTML
1KB] [
PDF
630KB] (
2226
)
30
光通信的未来生力军——光孤子通信
李卿
自从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提出光纤通信的概念以来,光纤通信有了长足的发展,这种以光代电的传输手段是通信史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0世界90年代以后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生命力的光纤通信新技术,如光波分复用、光放大器、光孤子通信等。本文则主要介绍光孤子的产生,光孤子通信系统的构成、部件特点、主要技术和发展现状等。众所周知,在光纤通信中,其传输距离和传输速率受到光纤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的影响,当色散和非线性效应单独作用时均会限制光通信系统的性能。色散使传输波形展宽,特别是高速传输会引起码元重叠产生误码.
2004 Vol. 16 (06): 30-32 [
摘要
] (
2916
) [
HTML
1KB] [
PDF
155KB] (
1633
)
32
会思考的机器人向我们走来
朱海星
未来的人工智能并不像好莱坞电影里描写的那样属于巨型计算机,而是属于看似脆弱的机械虫子,它们代表着通向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一个崭新领域。例如麻省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研制的阿蒂拉,体重3.6磅,看起来像一只丑陋的六条腿大蟑螂,包括10台计算机和150个传感器,整天像臭虫一样到处爬,最快可以达到每小时1.5英里,能够成功地避开前面的任何障碍。这是麻省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研究的成果,代表了一种新的实现方法,称为“自下而上”法———利用在自然界中发现的典型样式来模拟智能;与具有预制程序的机器人不同,它们是真正的自动机,能够做出自己的决定。
2004 Vol. 16 (06): 32-34 [
摘要
] (
2273
) [
HTML
1KB] [
PDF
408KB] (
1866
)
35
超临界流体二氧化碳——溶剂绿色化
汪群拥,尹占兰
早在1879年,J.B.Hannay.就已发现金属卤化物在高压乙醇或乙醚中溶解度异常增加的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已有不少研究者从各方面研究这一特殊现象。人们惊奇地发现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流体对有机化合物溶解度一般都能增加几个数量级。然而应用这一特性却是近20年的事。1978年联邦德国建成从咖啡豆脱除咖啡因(Coffein咖啡碱)的超临界CO
2
萃取工业化装置(处理量达到27Kt/a)。分离过程采用二氧化碳作为萃取剂,由于超临界CO
2
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特性,溶解能力强,传质性能好,而且无色无味无毒、化学惰性、不燃烧、无残留等一系列优点.
2004 Vol. 16 (06): 35-37 [
摘要
] (
2208
) [
HTML
1KB] [
PDF
984KB] (
2708
)
38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在军事上的应用
黄莹,赵佳
电磁发射技术的萌芽早在100多年前就出现了,但只是近20多年间,由于材料科学、能源技术、开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该技术才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显示了在众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图1军事应用是电磁发射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随着现代战场上进攻和防御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武器系统的技术性能指标、可靠性程度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以火炮为例,通过火药燃烧释放化学能发射炮弹的传统火炮,其最大初速度一般在2千米/秒左右,理论上普通炮火的炮口动能可达15MJ。尽管如此,对于像前苏联FST3型坦克,仍显力不从心。
2004 Vol. 16 (06): 38-40 [
摘要
] (
4378
) [
HTML
1KB] [
PDF
427KB] (
3102
)
40
微米/纳米技术军事应用潜力巨大
任风云,樊昊,付耐根
微米/纳米技术包括从亚毫米到亚微米尺寸的材料、工艺和器件的综合和集成技术,该技术领域将对航天工程、信息技术、制导武器、计算机、传感器探测技术、航空航天电子技术、雷达技术、隐身技术、微型机械设计与制造、微型光学自适应技术等诸多技术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其军事应用价值和潜力十分巨大!所以美国空军航天与导弹系统中心(SMC)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预测微米/纳米技术在上述技术领域对未来空军武器装备系统和新系统结构发展的潜在影响。众所周知微电子技术发展曾使精确制导武器命中率提高2个数量级;使相控阵雷达功能提高了10×10
3
倍,平均无故障时间提高了230倍.
2004 Vol. 16 (06): 40-44 [
摘要
] (
2370
) [
HTML
1KB] [
PDF
225KB] (
1501
)
44
数字电视技术
戴浩,宫纯文
当前,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由于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数字电视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技术先进国家的电视演播室设备数字化已完成,世界广播电视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美国计划在2006年关闭模拟电视;英国计划在2010年关闭模拟电视;日本计划在2011年关闭模拟电视。我国广播影视“十五”计划也明确提出2003年全面开展有线数字电视,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3000万,到2015年,我国将关闭模拟电视,并承诺2008年奥运会将使用数字电视技术向全球传送比赛信息。
2004 Vol. 16 (06): 44-45 [
摘要
] (
2125
) [
HTML
1KB] [
PDF
104KB] (
1244
)
46
“黄梁美梦”任你做“造梦机器”挺便宜
奇云
人的一生有近1/3的时间在睡梦中度过,科学实验证明,当人的睡眠层次较浅时就比较容易进入梦境,而一直以来,做什么样的梦却不是人所能控制的。人类有一个梦想:能随心所欲地编织自己的梦境,在梦中过着自己向往的美好人生,与自己思慕的异性欢爱,而让自己痛恨的敌人俯首……如今这些梦想终于成真。日本东京的Takara公司日前宣布,该公司研发的一种新设备已经能够帮助人“美梦成真”。图1“梦工厂”Takara的这种新设备被命名为“梦工厂”(DreamWorkshop),它有14英寸高,外形就像一个放大了的手机外壳(如图1),用户可以通过对该设备进行程序设定.
2004 Vol. 16 (06): 46-46 [
摘要
] (
1848
) [
HTML
1KB] [
PDF
77KB] (
1115
)
47
崛起的新一代固体光源LED
林秀华
能源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这一悠关大局的锁链正在掣肘整个中国经济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去冬以来华中、华东、华南诸多省市地区持续高温、干旱而导致水力发电骤减,供电几度告急,频频限电拉闸困扰国计民生。全国现有发电量1.6万亿千瓦时,照明用电约占12%左右,相当于现有两座三峡水力发电量。日常照明用电涉及千家万户,所用光源大部分是日光灯、各类荧光灯、高低压汞灯、钠灯;居家照明灯使用白炽灯的不少,取而代之的还有节能灯。所有这些光源都离不开钨丝,如荧光灯等灯管内还充有汞(Hg)气。它不仅能耗大,电光转换效率有限,且寿命短,其废弃物含汞毒对环保不利。
2004 Vol. 16 (06): 47-48 [
摘要
] (
1911
) [
HTML
1KB] [
PDF
118KB] (
1402
)
48
课堂演示实验要注意“十性”
须雪忠
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是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的需要用演示的方法进行的实验教学,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生动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还为学生实验的正确操作起着示范作用,因此,做好演示实验对于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可谓举足轻重。为了增强课堂演示实验的效果和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整个过程中的作用,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十性”。
2004 Vol. 16 (06): 48-50 [
摘要
] (
1660
) [
HTML
1KB] [
PDF
150KB] (
1086
)
51
一种有效记忆热力学关系的方法
王芳,唐炼,王继红
均匀物质的热力学性质是热力学理论的基础知识,也是入门知识,因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历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并不好,究其原因,重要的一条是这部分内容概念多、参量多、公式多、状态多,并且各参量之间,各公式之间互相联系、十分类似,因而记忆时特别容易混淆,从而导致理解和应用的障碍。所以,若能找到一种便于记忆的方法,那么,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将有很大帮助。基于以上这些认识,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出发,本着直观简单的原则,介绍一种十分便于记忆的方法———函数图像法。
2004 Vol. 16 (06): 51-52 [
摘要
] (
1884
) [
HTML
1KB] [
PDF
112KB] (
1966
)
53
创新教育的课堂实践与思考
孙功勤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任务。创新能力从何处培养?它和基础知识教学有何关系?不少文章对此都有脱离教材和课堂教学实际的论述。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素质教育的实践认为,任何能力的培养,都必须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那种过分指责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它会导致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或无所作为。我们认为,课堂教学本身不应有是非之争,值得关注的是,我们应以什么样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怎样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本文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出发,试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4 Vol. 16 (06): 53-55 [
摘要
] (
1822
) [
HTML
1KB] [
PDF
145KB] (
1965
)
55
新课程理念下物理学前沿在教学中渗透的几点建议
陈世鸥
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给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及工业生产带来过革命性的变化,促成了一系列学科、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现代化的文明。传统课程在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突出的是经典物理部分,而对物理学较新的成果、思想、方法介绍不多。长期对前沿物理研究的相对忽略,导致了科学教育的“片段化”,物理教育成了物理“断代史”的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学习经典物理的同时,能够认识到它的局限性,故而需要加强前沿知识的教学。如模块3-4就增加了相对论的内容并明确提出了教学要求:(1)知道狭义相对论的实验基础、基本原理和主要结论;(2)了解经典时空观与相对论时空观的主要区别。
2004 Vol. 16 (06): 55-56 [
摘要
] (
1960
) [
HTML
1KB] [
PDF
148KB] (
1312
)
57
一个奇异的运动视错觉现象及其分析
李力
一个奇异的运动视错觉现象前一阵子,笔者在网上浏览贴图时,无意中发现一张图片(见图1),图片下方写有注释:“Focusontheeyeandmoveyourheadforwardandback”(盯住图片正中的那只眼睛,前后移动你的头部)。按照注释所说的去观察,结果一个奇异的现象出现了:图片中内、外环上的小菱形在相应的环上“旋转”起来!请你马上试一试。具体地说,当你的头部靠近图片的过程中,你会感觉内环上的小菱形在逆时针转动,而外环上的小菱形在顺时针转动。当你的头部远离图片的过程中,你感觉到的情况恰好相反。显然,你的眼睛骗了你,因为那张图片根本就没有动!
2004 Vol. 16 (06): 57-58 [
摘要
] (
2254
) [
HTML
1KB] [
PDF
291KB] (
1846
)
58
“短路”的巧用
王洪安
一提起“短路”,人们马上想到这是指电路连接错误,电器即将遭到损坏,是绝对不允许的,其实短路只是指电路的一种现象,只要我们在电路连接中灵活地运用“短路”,还是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好处的。图1一、巧用短路排故障庆祝节日的小彩灯一般都是多个串联,如果其中一盏灯损坏,则其他都不能发光,我们可以利用局部短路来查找损坏的彩灯。具体做法是:用一根导线依次与每盏彩灯并联,使该彩灯短路,当其余的彩灯发光时,则与导线并联的那只彩灯损坏,换一个灯泡便可排除故障。
2004 Vol. 16 (06): 58-58 [
摘要
] (
1801
) [
HTML
1KB] [
PDF
65KB] (
1195
)
59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专题课设计
李莹
专题课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内容要具备综合性、针对性和新颖性的特点。本文是关于“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专题课设计,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能量、动量、光学等基本知识,研究“神舟”五号从发射到着陆整个过程中涉及的有关问题,通过探讨回答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把已有知识再认识、再整合,掌握研究相关或类似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录像学习使学生通过多媒体观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轨道运行、定点回收的过程,同时阅读“神舟”五号的有关资料,使学生对载人飞船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讨论让学生提出与载人飞船有关的物理问题,只需提问,不需回答。
2004 Vol. 16 (06): 59-62 [
摘要
] (
1783
) [
HTML
1KB] [
PDF
188KB] (
1536
)
62
叠砖平衡的一种简单解法
曹春梅
叠砖的平衡问题(见图1)是一个有趣的力学平衡问题,本文利用质点系质心的定义,介绍一种较为简单的解法。为保持本文的完整性,不妨重述叠砖的平衡问题:N块完全相同的砖块以图1所示方式叠放在一起并保持平衡,每个砖块的长度为l,质量为m,求砖块突出部分的最大长度Lmax。图1考察平衡时,前i-1块砖、第i块砖和第i+1块砖之间的关系。设第i块砖相对于第i+1块砖探出的长度为di。
2004 Vol. 16 (06): 62-62 [
摘要
] (
4114
) [
HTML
1KB] [
PDF
61KB] (
1310
)
63
美与天文学革命
吴中光
著名天文学家陈建生在一次报告中,曾深情地吟诵:“宇宙是美丽的,艺术家感受它,是因为它很美;诗人感受它,是因为它很深邃;科学家感受它,是因为它能让人施展才华……”的确,星空庄严而又绚丽,神秘而又和谐,令人陶醉、令人神往。仰望星空,常常会引起我们无尽的遐想和无限的激情,一种探讨宇宙奥秘的欲望会油然而生。爱因斯坦认为,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索的动机有三种类型,一种人爱好科学是因为科学研究给他们以超乎常人智力的快感,科学是他们自己的特殊娱乐,他们在这种娱乐中寻求生动活泼的经验和雄心壮志的满足;第二种人是为了纯功利的目的;第三种人,按爱因斯坦的看法,是素养极高的科学
2004 Vol. 16 (06): 63-66 [
摘要
] (
1891
) [
HTML
1KB] [
PDF
206KB] (
1413
)
66
爱因斯坦和他的“科学院”
谢潮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他是过去的1000年间对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人物。他是20世纪初科学革命的先驱、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的创建者,量子论的奠基人之一,现代宇宙学的开创者,激光技术的理论先驱;同时,他又是一位富有探索精神的哲学家和坚持独立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终生为和平、民主、自由和人权而斗争的世界公民。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奖标准,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应该至少得到7个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还可以得到一个诺贝尔和平奖。
2004 Vol. 16 (06): 66-69 [
摘要
] (
2106
) [
HTML
1KB] [
PDF
212KB] (
1996
)
69
从牛顿和奈尔经商谈起
程民治
尽管许多科学史家对于那些为数不多的物理学大师经商一事,仅仅是只言片语,或者缄口不言、讳莫如深,但笔者为了“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特以艾萨克·牛顿(IssacNewton,1642~1727)和路易·奈尔(LouisEug埁neF啨lisN啨el,1904~2000)为例,简要谈谈著名物理学家经商的故事,并由此引发了一番深沉的反思。牛顿经商的目的“站在巨人肩上”的英国大物理学家牛顿,自从于1667年春重返剑桥大学,经过多年研究后,虽然在经典力学、光学等领域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仍然过着紧巴巴的日子。
2004 Vol. 16 (06): 69-71 [
摘要
] (
1941
) [
HTML
1KB] [
PDF
152KB] (
1895
)
71
新型通讯工具——“智能”子弹
周道其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研制的“智能”子弹在射向目标之后能通过无线网传送信息,在“智能”子弹内部安放有传感器、微型发射机和电池,传感器收集的信息能传送到离开子弹70米外的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佛罗里达大学根据LockheedMartin公司订单研制的“智能”子弹直径为17厘米,它可以利用普通气枪发射。子弹前部覆盖有一层粘性聚合物,这种粘性聚合物可使子弹牢牢粘附在目标上。由于射击的气动机理和不大的初速度,子弹发射后不会变形,因此“智能”子弹可以重复使用。佛罗里达大学学生对“智能”子弹原型进行了试验,并将它作为传感器而装备加速度表。
2004 Vol. 16 (06): 71-71 [
摘要
] (
1825
) [
HTML
1KB] [
PDF
66KB] (
1350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