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理知识
首 页
|
期刊介绍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服务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现代物理知识
在线办公
作者投稿
作者查稿
专家审稿
编辑办公
在线期刊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下期目录
过刊浏览
论文检索
Email Alert
会员登录
友情链接
-----常用链接-----------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中国期刊网
万方数据
更多...
2001年 13卷 05期 刊出日期 2001-10-18
论文
论文
3
诺贝尔物理学奖百年回顾
厉光烈,李龙
(续前)1991年皮埃尔·德让纳(PierreGillesdeGennes,1932—)因将研究简单系统中有序现象的方法推广到更复杂的物质态,特别是在研究液晶和聚合物方面所作的贡献,获得了1991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20世纪60年代末,德让纳组建了液晶研究小组,这个小组很快就在液晶研究领域占据了领导地位。德让纳在液晶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解释了30年来一直未弄清楚的向列相液晶中的奇异光散射。他用复杂的方法证明了这种奇异光散射是由于取向有序中的自涨落产生的。德让纳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给出了在液晶上施加微弱交流电场时转变点产生的条件。
2001 Vol. 13 (05): 3-8 [
摘要
] (
2059
) [
HTML
1KB] [
PDF
2771KB] (
1575
)
8
测量天体距离的4把尺
李国祥,余嵘华,邓铁如
距离是天体最重要的参数,自古以来对恒星的距离有着多种猜测,真正能有根有据地说出它来还是近两百年的事。其间经过曲折探索,主要发展了4种方法,或者说用了4把“量天尺”,由近及远地量出了天体的距离。一、三角视差几何学有一条定理,已知三角形两角夹一边便可求解该三角形。三角视差法便是基于这一定理。早在1672年,法国人卡西尼便用此法测出了火星的距离。对于遥远的恒星,顶角极小,为了提高精度应尽量扩大底边。在地面上测量,最大的基线是地球公转轨道直径(图1中AB=2AU,AU是太阳系内使用的距离单位,叫天文学单位,等于日地平均距离。1AU=1.49×1011m)。
2001 Vol. 13 (05): 8-10 [
摘要
] (
2335
) [
HTML
1KB] [
PDF
1117KB] (
2121
)
11
微波背景辐射谱和宇宙的结构
章德海
2000年公布了宇宙学领域中的一项重大观测结果,这就是Boomerang和Maxima两实验组利用毫米段微波望远镜较准确地测得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CMBR)功率谱,特别是其第一峰。微波望远镜是一个由液氦三超低温冷却并由氮化硅微网吸收器组合的阵列辐射仪,被吊挂在巨型探测气球之下。以Boomerang组为例,气球于1998年底在38千米高空沿南纬80度线绕南极一圈巡航了10天,多遍扫描了占全天空3%的南极天区,经漫长的数据处理后,直到2000年4月才公布了部分数据的处理结论。2001年,两实验组又有更精确的观测数据问世。1964年被首次观测到的CMB
2001 Vol. 13 (05): 11-12 [
摘要
] (
2033
) [
HTML
1KB] [
PDF
1292KB] (
1431
)
13
黑洞面面观
张怀德
黑洞是目前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黑洞性质涉及到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和时空属性,现有的发现暗示人们:热力学与时空性质之间可能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对黑洞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有可能导致物理学的另一场革命。因此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黑洞研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的注意。特别是自1973年霍金发现黑洞存在热辐射之后,黑洞理论已发展为一个包括量子论、相对论、统计物理、天体物理和微分几何在内的多学科理论,黑洞研究已成为多学科的交叉点。黑洞的形成黑洞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通常的恒星是靠万有引力的吸引效应将物质聚集在一起。
2001 Vol. 13 (05): 13-15 [
摘要
] (
1952
) [
HTML
1KB] [
PDF
1404KB] (
1501
)
16
光照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吴正中
长期以来,对光照射人体表皮组织,存在一些模糊的错误观念。人们认为光不能穿透人体,那么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似乎微不足道,这些错误观念妨碍了光生物物理学的普及和发展。一般地,人们只认识到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的影响,但认为可见光不像紫外线那样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尽管可见光的光子能量仅约4×10-15了,但在适当的条件下,可见光如同紫外线一样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实际上,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不仅仅由光波的频率决定。研究表明,即使光子能量更低的远红外辐射也可能引起光化学反应。人们普遍认为可见光不能穿透人体组织,人的身体是不透明的,所以我们不必去关注可见光的生物效应。
2001 Vol. 13 (05): 16-17 [
摘要
] (
3107
) [
HTML
1KB] [
PDF
894KB] (
1658
)
17
浅说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刘喜莲
人们自然会问,物质聚集起来,从微观粒子到巨大的星体,从细菌到人,这些自然界奥妙无穷,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都是怎样发生的?原理上,可以用“相互作用”这个概念来回答。20世纪物理学的重大成就之一是人们已经认识到物质世界千变万化的现象,归根到底是通过4种相互作用即万有引力、电磁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万有引力是自然界中存在于任何两个物质之间的吸引力,它的规律由牛顿发现,称为引力定律。
2001 Vol. 13 (05): 17-18 [
摘要
] (
2095
) [
HTML
1KB] [
PDF
925KB] (
1627
)
19
软X射线发射谱及其应用
王文采
20世纪前期,人们即认识到X射线发射谱是研究固体电子结构的重要技术。它是由于电子从已填充能态向组成粒子(原子或离子)内层原子实能级的跃迁而产生,因此,反映了固体中的电子按能态的分布。然而,因为实验条件和理论研究的限制,发展很慢。60年代光电子谱学的兴起,更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人们对这种研究方法的注意。近十几年来,X射线发射谱学(XES),特别是软X射线发射谱学(SXES)获得了迅速发展,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这是与实验条件和理论工作的重大进展,此研究方法的一些独特优点及其多方面的应用价值密切相关的。X射线发射谱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2001 Vol. 13 (05): 19-23 [
摘要
] (
5579
) [
HTML
1KB] [
PDF
2398KB] (
1676
)
24
超导及其军用前景
蒋耀庭,李泽,李伟
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内斯(H.K.Onnes)在测量汞电阻实验中发现了超导,从此,超导走进人类社会。超导体处于超导态时电阻率为零,且具有完全抗磁性,正由于它这不同寻常的特性,潜藏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几十年来吸引着大批科学家孜孜不倦地探索它的奥秘。近年来超导研究飞速发展,不少国家在实用化超导技术的开发应用中取得累累硕果,大批超导产品纷纷问世。据国际超导产业技术研究中心等机构预测,到2020年,超导产业在电子和医疗等领域将发挥重要作用,会发展成1500亿美元的巨大国际市场。
2001 Vol. 13 (05): 24-26 [
摘要
] (
2203
) [
HTML
1KB] [
PDF
1337KB] (
1568
)
27
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
崔水月
近年以来,“纳米技术”这一词汇不断见诸于媒体,“纳米概念”也被炒得火热。随着“纳米”这个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纳米产品也已经不再是可望而不可及了。纳米,这个小而又小的尺度永远不可能用肉眼看见,但纳米技术的应用正在改变和即将改变我们的生活。一、纳米与纳米技术“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为百万分之一毫米,也就是十亿分之一米,约相当于45个原子串在一起的长度,更直观地讲,头发丝的直径就有七八万纳米,因此,纳米世界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相当微观的世界。
2001 Vol. 13 (05): 27-29 [
摘要
] (
2298
) [
HTML
1KB] [
PDF
1410KB] (
1935
)
29
神奇的外科手术刀——γ刀与X刀
刘东华,刘晓丽
1968年,Leksell在瑞典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装置,它以γ射线为破坏手段,能像手术刀一样将病灶消除,所以简称γ刀。另一种X刀是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产生的X光子来作放射外科手术,它始于80年代,由意大利学者Colombo研制成功,对应于γ刀被称为X刀。γ刀与X刀是一种不需开颅手术,而能治疗脑肿瘤等疾病的无创性新技术,对神经外科治疗起极大推动作用,并形成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学这门新的学科。一、原理X射线与γ射线对生物体的作用基本相同,主要是通过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电子对产生3种方式转移能量。
2001 Vol. 13 (05): 29-31 [
摘要
] (
2104
) [
HTML
1KB] [
PDF
1085KB] (
1358
)
31
一种新型的轨道交通:磁悬浮列车
王克诚,杨发文
据最近报道,上海市磁悬浮列车工程正式启动,这是上海市政府为解决快捷运送人流,改善城市交通做出的重大举措。报道说:“第一列磁悬浮列车将在2003年初在上海出现,这是一个从德国引进的合作项目。磁悬浮列车运行将从浦东地铁二号线一端的龙阳路到浦东国际机场,全长33千米,双线行驶,设计最大时速为450千米,单向运行时间8分钟。”那么,什么是磁悬浮(简称磁浮)列车呢?它是根据什么原理运行的?它与传统列车有什么区别呢?一、磁浮原理磁浮有3个基本原理。第一个原理是当靠近金属的磁场改变,金属上的电子会移动,并且产生电流。第二个原理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2001 Vol. 13 (05): 31-33 [
摘要
] (
2031
) [
HTML
1KB] [
PDF
1144KB] (
1443
)
34
物理学与新技术
李洁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工业生产和许多技术的进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因而,物理学的发展和巨大成就对人类活动的许多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物理学为所有领域提供了可用的理论、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诸如光源的更新换代、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超导的研究、宇宙奥秘的探索、航天技术的发展等等。下面简要说明物理学在以下几个技术领域中的应用。一、传感器技术在科学技术和工程上所要测量的参数大多都是非电量,如机械量(尺寸、位移、力、振动等)、热功量(温度、压力、流量、物位等)和化学量等等,往往难以直接测量,从而促使人们研究用电测的方法来测
2001 Vol. 13 (05): 34-35 [
摘要
] (
2233
) [
HTML
1KB] [
PDF
906KB] (
1505
)
35
纳米科学和技术
李茸侠
一、纳米技术的诞生近几年来,一些纳级(nanoscale)的物理量频繁见诸于报端,如纳秒(nanosecond)、纳安(nanoamp)、纳克(nanogram)、纳米(nanometer)等。其中最有魅力的是纳米。因为它关联着一门新的科学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有时也称为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一纳米(1nm)等于十亿分之一米,20纳米相当于1根头发丝的三千分之一。从具体的物质来说,人们往往用“细如发丝”来形容纤细的东西。其实,人的头发一般直径为20~50微米,并不细。
2001 Vol. 13 (05): 35-37 [
摘要
] (
1985
) [
HTML
1KB] [
PDF
1457KB] (
1444
)
38
多普勒效应在电和光方面的应用
闫夷升,李爱玲
凡是去过火车站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经验:当火车由远处开过来时,汽笛声的音调迅速变高(实际上是频率增大),而当列车离你远去时,汽笛声的音调会变得低沉(实际上是频率变低)。同样,坐过火车的人也会发现,当旁边的复线上有列车开过来时,汽笛声急剧变尖,十分刺耳。在大街上,当警车从你身旁呼啸而来时,你会发现警笛声调也有明显的变化。以上这些现象都说明,当声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就会发生改变,而且频率的变化与声源或观察者相对介质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2001 Vol. 13 (05): 38-39 [
摘要
] (
2052
) [
HTML
1KB] [
PDF
967KB] (
1353
)
40
爱因斯坦的素质教育思想
马守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名字不仅同质能关系、光电效应方程、相对论、量子论和统一场论联系在一起,他对教育科学的贡献也是人所共知的。爱因斯坦的教育思想中蕴藏着深刻的素质教育思想,研究他的教育思想对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爱因斯坦素质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的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2001 Vol. 13 (05): 40-41 [
摘要
] (
2045
) [
HTML
1KB] [
PDF
980KB] (
1352
)
42
物理学史于教学中的作用
龚忠清,杨占营
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物理学史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是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通过对物理学史的学习,不但能加深对物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认识,而且可以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启示,从而更好地指导工作和学习。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如果将物理课变成理论公式课,势必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高涨,注意力必然集中。比如在《狭义相对论》这一章学习前,可以先介绍爱因斯坦的1905年。
2001 Vol. 13 (05): 42-43 [
摘要
] (
2170
) [
HTML
1KB] [
PDF
920KB] (
1361
)
43
在农科院校开设物理选修课的思考
黄涛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信息手段所带来的信息沸沸扬扬地闯进我们的生活,令人目不暇接。对高校课程设置的探索也越来越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新的时代,农科院校如何开出既有现代物理特色,又不失农科院校专业特色的物理课便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物理学的内容相当广泛,包容了从基本粒子到宇宙星际的物象世界。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它在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中均应占有一席之地。但与此同时,社会要求学生纵向(专业)知识深刻化和横向知识广泛化的矛盾日趋严重,加之时间、精力、教师的授课水平以及部分管理者的认识差异等等的限制,使得农科院校中的物理课成了“最边缘”的、可有可无的学科。
2001 Vol. 13 (05): 43-44 [
摘要
] (
1796
) [
HTML
1KB] [
PDF
969KB] (
1278
)
45
在Internet上构建《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网络课程的Web站点的创作与设计
刘莲君,徐静雯
《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不仅一直是武汉大学的一门优秀课程,而且也是武汉大学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的一个成果。它将原来物理系本科生的普通物理课程《原子物理学》与理论物理课程《量子力学》打通合并为一门课程《量子力学与原子物理学》,使得原来的54+90学时缩减为现在的108学时,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而且还有机地结合了两门课的各自特点:从原子物理的实验事实出发建立量子力学的系统理论,再用量子力学的基本理论解释原子物理的试验现象。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对该课程易学、易懂、易会、易用。
2001 Vol. 13 (05): 45-48 [
摘要
] (
1974
) [
HTML
1KB] [
PDF
1442KB] (
1497
)
49
漫谈自然之“声”
王瑜
人们对声音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每时每刻都要与声音打交道。从大自然的风声、雷声,到飞机划破长空的呼啸声;从婴儿“呱呱”落地时的第一声哭泣,再到人类用于交流的语言和美妙的音乐,声音与人类总是相伴的。没有声音的世界将是不可思议、极其恐怖、无法生存的。那么,什么是声音?其奥秘何在?这就让我们走进声音的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一、声音的物理机制平时人们所说的声音,从物理上讲,指的就是声波,声波本质上是一种机械纵波。
2001 Vol. 13 (05): 49-50 [
摘要
] (
1705
) [
HTML
1KB] [
PDF
924KB] (
1394
)
51
非惯性系中单摆周期研究
吴敏芳,李宗红
高中物理“单摆”的考查重点是单摆周期的计算,其中尤以在匀变速运动系统中的单摆周期的计算为难点。传统方法是求出单摆的等效重力加速度g′,代入周期公式T=2πl/g′即可。而等效重力加速度g′的求法是:先确定单摆在系统中的平衡位置,然后求出平衡位置时摆线对摆球的拉力T′,最后确定g′,g′=T′/m,m为摆球质量。上述方法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但其物理意义不明显。本文拟从动力学角度出发,在非惯性系中讨论此问题。首先就一般情况,得出一个普遍适用的公式,然后对几种特殊情况加以分析。1.沿倾角对α的斜面匀加速上滑的非惯性系实例:放在沿斜面匀加速上滑的小车中的单摆。
2001 Vol. 13 (05): 51-52 [
摘要
] (
3101
) [
HTML
1KB] [
PDF
561KB] (
1429
)
53
潮汐现象的力学分析
唐耀辉
月球对海水的引力是造成潮汐的主要原因,太阳的引力也起一定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昼涨称潮,夜涨称汐”的说法。潮汐现象的特点是每昼夜有两次高潮。所以,在同一时刻,围绕地球的海平面总有两个突起部分,在理想的情况下它们分别出现在地表离月球最近和最远的地方。如果仅把潮汐看成是月球引力造成的,那么在离月球最近的地方海水隆起,是可以理解的,为什么离月球最远的地方海水也隆起呢?如果说潮汐是万有引力引起的,潮汐力在大小就应该与质量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2001 Vol. 13 (05): 53-54 [
摘要
] (
2554
) [
HTML
1KB] [
PDF
769KB] (
1453
)
55
钞票上的物理学家奥斯特
刁述妍
奥斯特1820年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开了电与磁的内在联系,打开了电磁学发展的大门,使电磁学的研究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时期。丹麦1961—1970年发行的面额100克朗的钞票上印有奥斯特的肖像,还绘出了他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实验装置,这足以说明奥斯特在丹麦享有很高威望,他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一、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奥斯特(HansChristianOersted,1777—1851)是丹麦物理学家、化学家。出生于丹麦的朗格兰得岛的一个药剂师家庭。
2001 Vol. 13 (05): 55-56 [
摘要
] (
1910
) [
HTML
1KB] [
PDF
944KB] (
1311
)
56
时空巨人爱因斯坦
杨新宇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的理论已基本建立完整。许多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理论已足够完美。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物理学的研究工作处于消极状态之中。如果说实验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电子、放射性的发现动摇了这种观点,普朗克在1900年为解决热辐射中的“紫外灾难”而创建的“量子论”对这种观点提出了挑战。那么爱因斯坦在这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却彻底地将这种观点送入了坟墓。下面让我们对爱因斯坦的生平、主要贡献及成功的原因作一简要的回顾。一、爱因斯坦的生平1879年3月14日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小城乌尔姆一个犹太人家庭。父亲海尔曼·爱因斯坦是一位电气设备制造商。母亲波林·科克是一位富商的女儿。
2001 Vol. 13 (05): 56-58 [
摘要
] (
1698
) [
HTML
1KB] [
PDF
1376KB] (
1489
)
58
激光技术在引信中的应用
王为奎,唐浩,方延平
激光就是对受激辐射的光源采取适当的措施后,获得光强度极高、光能量集中在某一方向上,而且相干性极好的传播光源。激光的特性可概括为:单色性、相干性、方向性和高亮度。激光测距是激光技术在军事方面的最早应用。当激光器和激光技术刚跨出实验室之时,激光在引信中的应用发展,与激光在测距中的应用发展一样受到各国的重视。一、激光引信工作原理激光引信目前大多采用主动式,发射部分由激光器和发射装置组成,激光朝着目标发射后,碰到目标而被漫发射,其中的一部分就沿着原路返回,进入激光接收系统。
2001 Vol. 13 (05): 58-58 [
摘要
] (
1945
) [
HTML
1KB] [
PDF
434KB] (
1345
)
59
一篇教学参考的好文章——简评“光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金仲辉
今年第3期的《现代物理知识》上登载了黄艳华同志的“光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这篇文章对大学基础物理的光学教学极有参考价值,它清楚地说明一个历史事实,即菲涅耳在解释光的衍射现象时独立地提出了光的干涉原理,而不是国内外有些文章和书中所误传的那样:菲涅耳在提出如今称之为惠更斯-菲涅耳衍射原理时已经获悉杨氏干涉原理。近年来在国内的一些文章和教科书里时时出现上述的误传。例如,1999年《物理》第3期登载了题名为“托马斯杨与杨氏干涉实验”的文章,文中写道:“难怪有人说:杨是一位辛勤的播种者,而菲涅耳则是一个坐享其成的收获者”。
2001 Vol. 13 (05): 59-59 [
摘要
] (
1883
) [
HTML
1KB] [
PDF
457KB] (
1342
)
60
与君一席话 胜读廿年书
刘鹏,王鑫
戴森(F.Dyson)17岁进剑桥大学学习数学,29岁成为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物理学教授。杨振宁和李政道后来进入普林斯顿时,戴森还参与过是否聘请他们为教授的决策过程。他在物理学甚至社会科学的一些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重要贡献有电磁场的量子化和固体物理中“自旋波”的提出等等。是现代物理学中一位重要的物理学家。也是一位少见的全才。戴森先生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1999年还访问过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等地方。另外,他和杨振宁先生私交甚笃。因素以外,名师的指引往往是必不可少的。
2001 Vol. 13 (05): 60-60 [
摘要
] (
1693
) [
HTML
1KB] [
PDF
384KB] (
1490
)
61
五彩缤纷的物质形态
夏春华,舒恒杞
“一尺之棰,月取其半,万世不竭。”这是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公孙龙的著名立论。现代科学的发展,正在检验这个立论。这个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也给近代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参考。要了解物质的微观运动,就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层次及各层次的粒子运动。众所周知,实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到目前为止,化学上已发现109种元素,数千种同位素。而原子呢,在化学反应里是不能再分的颗粒,但在物理学里,却是可分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绕核运转的带负电的若干电子所组成。
2001 Vol. 13 (05): 61-62 [
摘要
] (
1687
) [
HTML
1KB] [
PDF
889KB] (
1270
)
62
雕塑“物之道”
李之
2001年6月上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上,展出了一座高约48米名为“物之道”的金属雕塑。该雕塑的创作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卢新华介绍,这个雕塑是由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创意,在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及许多科学家的指导下完成的。雕塑在创作中运用点、线、面运动变化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力,以线的单纯、简洁的视觉效果来表达正负电子对撞的科学技术特征,用一根不断延伸的线在同一圆心做涡旋运动,并使线的两端为两个极点的形态,向外延伸表现出“至大无极”,向内回归意味着“至小无内”。
2001 Vol. 13 (05): 62-62 [
摘要
] (
2889
) [
HTML
1KB] [
PDF
443KB] (
1342
)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编辑部公告
2018年全国物理科普大会通知
更多...
物理科普信息
更多...
现代物理知识
版权所有 © 2007 《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
通讯地址:北京918信箱《现代物理知识》编辑部(100049)
电话:010-88236284 传真:010-88236766 E-mail:
mp@mail.ihep.ac.cn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